证券投资分析串讲点题班第1讲讲义
第一节 证券投资分析的含义及目标

第一章 证券投资分析概述(五个考点群)

2011教材变更:

第三节删除“理念”,变更为“证券投资主要分析方法和策略”, 主要变更的细节性内容有:分析方法改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量化分析三类(第8页);证券投资策略完全改写(第11页至14页)

2011大纲变动:

掌握量化分析法的定义、理论基础和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投资分析的含义及目标

考点群一:掌握证券投资的含义及证券投资分析的目标;熟悉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要素

1、证券投资的含义

证券投资:

指的是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证券投资分析:是指通过各种专业分析,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及其变动的行为,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2、证券投资分析的目标

证券投资分析目的:

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现证券投资净效用最大化

科学性:

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应当正确认识每一种证券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和时间性

净效用最大化:

即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和风险带来的负效用的权衡,包括正确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和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证券投资分析要素

证券投资分析有三个基本要素:

信息、步骤和方法。

 
第二节 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第二节 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化

考点群二:熟悉证券投资分析理论发展史

证券投资分析理论围绕证券价格变化特征、证券估值、证券投资收益预测和风险控制而发展的。

1、道氏理论:1900-1902年由查理士.道提出,《投机入门》率先提出“道氏理论”

2、股利贴现模型:1938年威廉姆斯提出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股利贴现模型(ddm,该理论源于1906年费雪著作《资本与收入的性质》,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3、波浪理论:1939年由艾略特在道氏理论基础上提出,以后人们相继提出形态理论、切线理论和指标理论等

4、证券组合理论:1952年由马柯威茨提出,他在凯恩斯和希克斯提出的“风险补偿”、von neumann的“预期效用”等理论解决“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为何要进行组合投资(建立均值方差模型);二是投资者除了通过组合降低风险外,如何根据有关信息实现证券市场投资的最优选择(分析最优资产结构以及实现资金最优化配置)

5、多因素模型:1963年马柯威茨学生威廉.夏普提出,简化均值方差模型的计算,使得证券组合理论在实际市场应用成为可能

6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64年、1965年、1966年由威廉.夏普、约翰.林特耐、简.魔辛提出,是当今确定股权资本成本的重要依据

7apt(套利定价理论):1976年史蒂夫.罗斯在多因素模型基础上发展而得

8、有效市场理论:1965年、1970年由尤金.法玛提出。

只要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这样的市场就称为有效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1)弱式有效市场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

(2)半强式有效市场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当前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信息,不仅包括证券价格序列信息,还包括有关公司价值、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

(3)强式有效市场

  在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及时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所有公开的信息和内幕信息,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对公开或内幕信息的分析来获取超额收益。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即时信息。

9、行为金融理论

20世纪80年代前后,股票市场实证研究发现与理性人假设不符现象,如“一月效应”、“星期一效应”、“股权溢价之谜”、“封闭式基金折/溢价之谜”、“小盘股效应”等分为个体心理分析和群体心理分析。国际金融市场比较常见的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包括动量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

1020世纪70年代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

1120世纪80年代“自由现金流”有巴波特、詹森等人提出,“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反映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第三节 证券投资主要分析方法和策略

第三节 证券投资主要分析方法和策略(2011变动较大)

考点群三 熟悉我国证券市场现存的主要投资方法和策略

1、主要投资方法

1)基本分析法

是指主要根据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基本原理推导出结论的分析方法。它是西方主流派别。

基本分析法的两个假设为:股票的价值决定其价格,股票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理论基础:一是任何一种投资对象都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内在价值”的固定基准,且这种内在价值可以通过对该种投资对象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分析而获得;二是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最终会被市场所纠正。包括:

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区域分析(中观层次)、公司分析(微观层次,基本分析的重点)

2)技术分析法

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未来变化趋势的方法

该法以价格判断为基础、以正确的投资时机抉择为依据,走过从最早的直觉化决策、到图形化决策、再到指标化决策,最近的模型化决策和智能化决策方式的日趋定量化、客观化和系统化的发展道路。

3)量化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数值模拟和其他定量模型进行证券市场相关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使用大量数据、模型和电脑”的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解决证券估值、组合构造和优化、策略制定、绩效评估、风险计量与风险管理等投资相关问题。

上述模型的基本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

2、证券投资策略及其类型

证券投资策略:是指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所采用的投资规则、行为模式、投资流程的总称,综合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目标、风险态度及投资期限等主观、客观因素,通常包括资产配置、证券选择、时机把握、风险管理等内容。

(一)根据投资决策的灵活性不同,分为主动型策略与被动型策略

主动型投资策略:假设前提是市场有效性存在瑕疵,有可供选择的套利机会。

要求投资者根据市场情况变动对投资组合进行积极调整,并通过灵活的投资操作获取超额收益,通常将战胜市场作为基本目标。

常见的有板块轮动、市场风格转换调整投资组合等。

被动型投资策略:是指根据事先确定的投资组合构成及调整规则进行投资,不根据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主动地实施调整。理论依据是市场有效性假说。

通常将指数化投资视为被动型投资,但由此发展而来的各种指数增强型或指数优化型策略则带有主动投资的成分。

(二)按照策略适用期限的不同,分为战略性投资策略和战术性投资策略

战略性投资策略,也称为“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长期资产配置策略”,是指着眼较长投资期限,追求收益与风险最佳匹配的投资策略。

常见的有买入持有、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等策略。

买入持有策略:属于典型的被动型投资策略,确定恰当的资产组合,并在诸如35年的适当持有时间内保持这种组合,具有最小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但不能反映环境的变化。

固定比例策略:保持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占总市值的比例固定不变,在各类资产的市场表现出现变化时进行相应调整,买入下跌的资产,卖出上涨的资产。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强调投资人对最大风险损失的保障,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典型代表。

战术性投资策略:也称为“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通常是一些基于对市场前景预测的短期主动型投资策略。

常见的有交易型策略(包括均值—回归策略、动量策略和趋势策略)、多—空组合策略和事件驱动型策略。

交易型策略:根据市场交易中经常出现的规律性现象,制定某种获利策略。

多—空组合策略:也称为“成对交易策略”,通常需要买入某个看好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同时卖空另外一个看淡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试图抵消市场风险而获取单个证券的阿尔法收益差额。

事件驱动型策略:根据不同特殊事件(如公司结构变动、行业政策变动、特殊自然或社会事件)制定相应的灵活投资策略。

(三)根据投资品种不同,分为股票投资策略、债券投资策略、另类产品投资策略等

考点群四:熟悉证券投资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基本分析法

优点:主要是能够从经济和金融层面揭示证券价格决定的基本因素及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缺点:对基本面数据的真实、完整性具有较强依赖,短期价格走势的预测能力较低。

技术分析法

优点:直接选取公开的市场数据,采用图表等方法对市场走势作出直观的解释。

缺点:缺乏牢固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对证券价格行为模式的判断有很大随意性。

量化分析法

优点:能够提供较为精细化的分析结论

缺点:对使用者的定量分析技术有较高要求,采用的各种数理模型本身存在模型风险,需要和程序化交易技术结合,对交易系统的速度和市场数据的精确度有较高要求。

 
第四节 证券投资分析的信息来源

第四节 证券投资分析的信息来源

考点群五: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信息来源

信息是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基础。

1、政府部门

我国四大宏观调控部门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

2、证券交易所; 3、中国证券业协会;4、证券登记结算公司;5、上市公司;6、中介机构;7、媒体;

8、其他来源: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市场调查等获得有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获得有关信息,其他包括内幕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