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商业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串讲班第1讲讲义
第一章 商品流通理论

2014年教材相对于2013年教材未发生变化


章节

内容

2011

2012

2013

平均分

总分

案例

总分

案例

总分

案例

1

商品流通理论

8

 

11

 

7

 

8

2

商品流通业态

17

12

 

16

15

3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13

 

6

 

15

 

11

4

商品流通企业预测与决策

17

17

16

17

5

供应商管理

8

 

7

 

5

 

7

6

物流管理

4

 

7

 

6

 

6

7

库存控制

11

 

10

 

15

12

8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16

16

10

 

14

9

商品流通企业信息管理

5

 

6

 

9

 

7

10

商品流通企业薪酬管理

10

 

10

 

9

 

10

11

商品流通合同管理

18

17

19

18

12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

13

 

20

13

 

15


第一章 商品流通理论


本章教材主要内容结构图

 

 第一节 商品流通概述


知识点一:商品流通


(1)概念

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整体并保证其连续进行和正常循环。此过程的两个阶段是买和卖。

(2)过程

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①动态过程,
②价值和使用价值运动的统一。

(3)作用

①制约生产; ②实现分配;③实现消费。


知识点二:商品流通运行三要素:三要素: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重点)
(1)商流


概念

商品由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时商品社会实体的运动。表现为商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运动;可以克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创造商品的所有权效用。

过程

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完成了流通过程最核心的内容-买卖活动。

功能

(1)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2)生产先导的功能;
(3)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费用

(1)市场分析费用;(2)商品调整费用;(3)谈判签订契约费用;
(4)履行契约费用。
商流费用不包括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使用价值运动产生的费用是物流费用,物流费用商流费用的总和构成流通费用


(2)物流

概念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的经济活动。

分类

按物流的作用

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

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按物流系统的性质

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基本职能

运输(最主要的部分,空间效用)、储存(时间效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形质效用)、配送


(3)信息流:


概念

信息的产生、加工、贮存和传递等过程,包括商流信息流物流信息流

功能

(1)沟通功能;(2)反馈功能;(3)决策功能;(4)增值功能


(4)三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联系

(1)商品流通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同一商品流通两种不同运动形式。
(2)都是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运动,有相同流向、起点和终点
(3)在功能上相互补充,通常商流发生后,才发生物流。

商流和物流区别

(1)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流转,可以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反映使用价值的运动。
(2)商流是商品社会实体的流转,创造所有权效用。反映价值的运动。
(3)物流和商流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运动。

信息流与商流、
物流关系

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为二者服务。是商流和物流活动的描述和记录。对商流和物流的活动起指导和控制作用,并提供决策的依据。


知识点三:商品流通运行载体(熟悉各种市场的特点)
(1)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
(2)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3)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和网络市场
(4)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第二节 商品流通渠道

知识点一: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
商品流通渠道是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运动路径,即产品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各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流通渠道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

知识点二:商品流通渠道成员选择
商品流通渠道成员是指参与流通渠道的,除消费者以外的所有成员,主要由生产者和中间商构成。渠道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中间商。

知识点三: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一般因素
(1)商品的自然属性
(2)商品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
(3)商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4)信息传递状况
(5)生产力发展水平
(6)交易批量

知识点四:影响流通渠道选择的具体因素
(1)产品方面的因素(8个):产品单位价格、产品的体积与重量、产品的式样和款式、产品的易腐性和易毁性、产品的技术与服务要求、产品的标准化与专业性、产品的季节性、
新产品。
(2)市场方面的因素:(4个):用户数量、市场的地区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市场竞争情况。
(3)企业自身的因素:(4个):企业模式与信誉、企业的管理能力、控制渠道的愿望、企业可能提供的服务。
(4)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包括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因素。

知识点五:流通渠道结构(重点)
(1)流通渠道的层级结构:一个渠道系统中包括的中间机构的层次数量,即通常说的渠道长度中间机构的级数被用来表示渠道的长度,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也是渠道的组成部分
包括: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
(2)渠道系统


垂直渠道系统

由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纵向一体化

公司式系统:①工商一体化经营方式;②商工一体化经营方式

管理式系统

合同式系统:①特许经营组织;②批发商组织的自愿连锁;③零售商合作社

水平渠道系统

营销渠道内同一层次的若干企业的横向联合,共生营销。

混合渠道系统

一个公司建立两条或更多渠道以达到一个或更多顾客细分市场时的做法。


知识点六:产品流通渠道行为
(1)产品流通渠道依赖:渠道成员的相互依赖意味着相互的权力或影响力
①按渠道双方依赖的紧密度,分为松散依赖和紧密依赖。
②按渠道双方依赖的时间维度,分为短期依赖与长期依赖。
③按渠道双方权力运用的对称与否,分为单边依赖和双边依赖。

(2)渠道权力: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
渠道权力是依赖关系的结果,这种依赖关系的本质是专业化的渠道成员对其他成员所占有资源的依赖。
(3)产品流通渠道冲突:产品渠道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利益和相互依赖

第三节 流通产业

知识点一:产业


(1)概念

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的表现形式。
产业的形成从分工而来

(2)分类

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分为: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3)流通产业

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或部门的集合,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知识点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市场集中度

①行业集中度

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产值、销售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规模两个方面。

②洛伦兹曲线

相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1.洛伦兹曲线与图中的对角线重合时,表明企业规模完全相等。这条对角线称为“均等分布线”。
2.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就表明企业规模分布得不均匀度越大,即市场集中度越高。

③基尼系数

相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与洛仑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
1.当基尼系数=0时,洛仑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
2.当基尼系数趋向于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2)产品差别化

定义

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起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实现方法

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别化、价格差别化、渠道差别化、促销差别化

(3)进入和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

行为性进入壁垒:进入遏制、进入封锁行为、驱逐竞争对手行为

退出壁垒

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知识点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1)资源配置的X非效率: 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实现程度。影响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产业内企业规模结构和市场结构效率。
(3)产业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知识点四:我国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类型
多中心平行型结构、同心圆外推型结构、远程集散型结构、远程对流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