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级经济基础冲刺串讲班第1讲讲义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重要考点
1.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市场体系的功能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考试题型、题量及分值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合计

比重

2013

4题4分

2题4分

6题8分

5.7%

2012

4题4分

1题2分

5题6分

4.3%

2011

4题4分

1题2分

5题6分

4.3%

2010

4题4分

2题4分

6题8分

5.7%

2009

2题2分

----

2题2分

1.4%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考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
表1-1 物质资料生产

概念

劳动者(谁来生产)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如何生产)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什么),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三个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
(3)劳动对象(物质资料),具体分为: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矿藏煤)、经过人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棉花、钢铁)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及其两大要素
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的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提示】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表1-2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进行划分)

分类标准

举例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四)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发展变化)。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适应推动、不适应阻碍。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适应则保护促进,不适应则阻碍)。

(六)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图 1-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逻辑记忆图

考点三、社会经济规律★
表1-3 社会经济规律

概念

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社会经济活动必然趋势

特征

客观性

(1)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基础和变化的条件)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不能创造或制定)
(3)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

类型

人类社会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规律

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说明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其他规律对基本经济规律起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点一、社会经济制度的概念及其演变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概念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二)演变的原因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考点二、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
表1-4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社会
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其他

生产
工具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
分配

原始
社会

石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原始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劳动产品的原始共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

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出现

奴隶
社会

金属工具,特别是青铜器

全部被奴隶主占有

奴隶主占有奴隶,奴隶在强制下劳动

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末期,进入铁器时代



封建
社会

铁器

封建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农民向地主租地

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剩下的归自己所有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

资本家出资,占有基本的生产资料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考点三、三次科技革命★
表1-5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标志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60、7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期

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始于20世纪40年代

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考点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危机的根源

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

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双重作用:一方面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

第三节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引言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考点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表1-7 自然经济的相关考点

概念

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

所属的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

始终存在

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有发展,但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

封建社会末期

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考点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表1-8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概念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一般基础

社会分工

根本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

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发展
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发达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四节 市场与市场体系

考点一、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
表1-9 市场与市场体系

市场

狭义

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

广义

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

市场体系

概念

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分类

①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②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商品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关系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考点二、市场体系的功能★★★
表1-10 市场体系的功能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联系功能

联系市场主体

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通过价格波动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社会评价功能

真实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第五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区别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

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第六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考点一、资源配置方式★
表1-12 资源配置方式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资源配置问题,并获得最优的效率。
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市场配置方式

含义

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

市场经济

计划配置方式

含义

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方式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

计划配置方式就是计划经济

考点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概念: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基本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