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班第2讲讲义
第一章 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二)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农业的生产效果、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生产经营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
1.结果高效化: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手段科技化: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80%左右。
3.要素投入集约化:既考虑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也日益关注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究以科学、合理的要素投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4.服务社会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
5.农民职业化:具有现代文化、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劳动技能的职业农民或者农业企业家。
6.产业领域广、链条长:加工、医药、生物化工、能源、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的扩展;绿色农业一枝独秀向绿色、蓝色和白色农业三足鼎立的变化。
7.经营方式一体化:以专业化、工业化和协作化为基础,最终形成产供销统一经营的农业企业(农工综合体、产供销综合体、合作社内部一体化)
8.农业功能多样化:除了提供鲜活、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之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和教育等功能。
9.资源配置市场化:实现物质的开放式循环。

三、 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
1.生态农业: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与有机农业相比较,其更加强调建立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生产效率高、稳定持续、综合性、有机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2.有机农业:完全或者基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少部分)人工合成物质,是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其重点是土壤和人类健康。
3.立体高效农业: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优质产品。包括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都市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
4.高科技农业: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业形势。包括分子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等。
5.观光休闲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生产、消费融为一体,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形式。

应用分析
【例题】精准农业、分子农业、太空农业属于现代农业中的( )。
A .生态农业
B.立体高效农业
C.有机农业
D.高科技型农业
答案:D

四、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五、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1.美国模式
资源禀赋特征:人少地多
路线:其一是农业机械化(1940年实现,然后开始发展生物技术)——石油农业;
其二是农户规模经营
模式特点:机械化和化学化
提高劳动的产出率

2.日本模式
资源禀赋特征:自然资源贫乏、人多地少
路线:小农经济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实现
技术路线:先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及土地的产出率,形成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体系,再普及推广机械技术。
特殊性:农业高度兼业化和农村大量兼业农户

3.中间模式(英德法)
资源禀赋特征:中间、均衡
路线:既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提高劳动产出率,又发展生物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4.其他模式(以色列)
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农业。

六、 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
1.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不同步,但是生产方式演进上具有趋同性。都是采用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总体生产效率,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美国是土地集约和技术集约、日本是劳动集约、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
2.各国的技术路线不同,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都是不断上升。(以色列达到96%)
3.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户(农场)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上升。(合作组织)
4.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强调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的目标趋同。(最终的目标都是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
七、 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1.较强的地区经济和科技实力,人均GDP较高,科技水平比较发达。(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2.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3.具有良好的外部体制环境:首先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其次是政府有比较完善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第二节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实践


一、发展阶段
1.启动阶段(1953-1978)
主要任务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点:以水利化、机械化为建设重点,依靠集体力量,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基础建设。(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
重视物质投入、优化农业结构、追求经济效益的探索时期。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道路,但是农业基本建设出现弱化倾向,并开始影响农业稳定增长。

3.全面推进阶段(1992-今)主要是十六大后
(1)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
(2)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从2004年开始中央9个一号文件。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六个用”: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3)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
(4)坚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实现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5)坚持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发展思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加工技术、现代营销理念为支撑和先导,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一体化、多功能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逐步确立,使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应用分析
【例题】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思路中的主要目标不包括( )
A.提高农产品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供劳动力就业
D.维护生态环境
答案:A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进展
1.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改进
2010年农业占GDP比重为10.2%,比1978年下降17.9个百分点
2010年农业从业人比重为36.7%,比1978年下降32.7个点
按照乡村人口(常住人口)统计: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82%下降至2010年的50%,2011年为49%。

2.农业产出增加、质量和结构优化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07-12年连续六年粮食产量过万亿斤,2010年为10928亿斤。
(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粮食作物优质率达到71.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7:1。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
4.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为9.07亿亩,达到48%;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2%。
5.农业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发育。

应用分析
【例题】按照常住人口统计口径计算的大陆2011年城镇化率为( )。
A.45%
B.48%
C.49%
D.50%
答案:C

三、现代农业面临的突出矛盾
1.资源短缺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矛盾:耕地18亿亩,人均1.51亩,为世界平均的40%,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7%。
2.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矛盾:两亿户农民,户均土地规模不足10亩,不及发达国家1%
3.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总数量为5亿,已经转移的2亿多人,还需要转移1亿多人。另外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
4.农业投入不足和要素大量外流的矛盾
5.参与国际竞争与保护国内产业的矛盾
6.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森林资源锐减、水资源严重短缺。(留意一下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