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级经济基础基础精讲班第2讲讲义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二)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性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适应则保护促进,不适应则阻碍)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应用分析
【例题】(2013)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
A.上层建筑  
B.社会制度  
C.经济基础  
D.意识形态
答案:C

应用分析
【例题】(2010)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的。
A.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
C.生产力
D.上层建筑
答案:C

应用分析
【例题】(2013)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阶级矛盾  
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各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图 1-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逻辑记忆图

(三)社会经济规律
1.概念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1)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基础和变化的条件)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不能创造或制定)
(3)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

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及后果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3.经济规律的类型(按照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
(1)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
(3)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基本经济规律起主导作用,其他规律对基本经济规律起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知识点讲解
1.社会经济制度的概念及其演变的原因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应用分析
【例题】(2012,2009)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科技进步水平
B.社会文明状况
C.社会经济制度
D.市场发育程度
答案:C

应用分析
【例题】(2010)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其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B.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C.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D.是区分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受一定社会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相反,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答案: BCD

应用分析
【例题】(2011)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各阶级的政治斗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可以依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答案: CDE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社会
形态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其他

生产工具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

原始
社会

石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原始的互相合作的关系

劳动产品的原始共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

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出现。

奴隶
社会

金属工具,特别是青铜器

全部被奴隶主占有

奴隶主占有奴隶,奴隶在强制下劳动

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奴隶社会末期,进入铁器时代。

 

封建
社会

铁器

封建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农民向地主租地。

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剩下的归自己所有。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

资本家出资,占有基本的生产资料。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3.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达到十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2)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

应用分析
【例题】(20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
A生产相对过剩
B需求相对过剩
C需求绝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
答案:A

3)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激化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暂时缓解基本矛盾)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知识点讲解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基本特征: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应用分析

【例题】(2011)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
A.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
D.自然经济
答案:D

【例题】(2013)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曾出现过的基本社会经济形态有()。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个体经济  D.计划经济  
E.市场经济
答案:AB
应用分析

2.商品经济的概念和产生的基本条件
(1)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例题】(2010)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
A.配置资源
B.扩大生产
C.获得利润
D.商品交换
答案:D
应用分析

(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经济条件)主要有: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应用分析
【例题】(2007)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一次)
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二次)
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
发展阶段。
(1)简单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发达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占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应用分析

【例题】(2013)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A.经济基础  
B.发展趋势  
C.必然结果  
D.内在属性
答案:D
解析: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例题】(201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B.社会生产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C.政府减少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  
D.要素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A
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
2.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知识点讲解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1.市场的概念
(1)狭义概念: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
(2)广义概念: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

2.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

3.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联系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通过价格波动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5)社会评价功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应用分析
【例题】(2005)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信息产生和传递
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政府或计划的功能)
D.利益关系调整
E.集中配置社会资源(计划体系的功能)
答案:ABD

【例题】(2010)完善的市场体系所应具备的功能有()。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或计划的功能)
B.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C.完善市场运行宏观调控(政府或计划的功能)
D.实现市场信息传递沟通
E.加强市场主体经济联系
答案:BDE

【例题】(2011)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C.为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D.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E.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答案:ACDE

【例题】(2005)—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 )功能。
A.信息传递
B.社会评价
C.利益调整(通过价格波动)
D.资源配置
答案:B

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点讲解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
(1)商品经济
A.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B.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

(2)市场经济
A.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B.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例题】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
A.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商品经济)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D.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商品经济)
E.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答案:BCE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
(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例题】(2012)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C.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答案:BC

【例题】(2005年)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根据“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表述)
B.市场经济一定不是商品经济
C.商品经济一定是市场经济(说反了)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说反了)
答案:A

【例题】(2008年)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A.先有市场,后有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C.商品经济一定是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C和D说反了)
答案:B

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
1.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2.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讲解
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选择)最优的效率
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生产要素资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的要求。

(2)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按一定比例配置资源的形式,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它既可以借助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来实现;也可以运用政府的力量,通过人们预先制订计划直接分配来实现。

2.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两种基本方式)
(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供求、价格、竞争。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两种: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直接配置)和指导性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间接配置)。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经济体制概念: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基本功能: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以满足人们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例题】(2010、2011)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A.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模式
C.经济框架
D.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
答案:D

(2)两种基本经济体制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与此对应,经济体制也有两种基本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B.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经济制度可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可实行相同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是与某种特定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直接对应的资源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