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房地产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班第2讲讲义
第一章 房地产经济基本理论(二)

三、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韦伯( Alfred Weber),其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重要考点)

(一)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假设前提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地区,且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②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地点,且已知;③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也已知,且需求量不变;④劳动力供给为已知,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供给是充裕的;⑤运输成本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⑥仅就同一种产品讨论其生产和销售问题。

(二)以运输指向的工业区位分析
以运输指向的工业区位分析是假定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仅就运输与工业区位之间的关系而言。韦伯认为,工业企业自然应选择在原料和制成品两者的总运输成本为最小的地方,因此运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物重量和运输距离,即运输成本是货物重量和距离的函数,亦即运输成本与运输吨公里成正比关系。

在货物重量方面,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原料重量与成本重量间的比例)对运输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后者比前者重要。为此,韦伯将工业原料分为两类:
一是遍布性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不大;
二是限地性原料,指只分布在某些固定地点的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大。据此分类,韦伯用原料指数来论证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即:
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1-3)

按此公式推算,可得到使用不同种类原料的原料指数。一般使用遍布性原料的指数为0,纯原料的指数为1,失重性原料的指数大于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其指数都可能大于1。由此可知,限地性原料的失重程度越大,原料指数也越大;遍布性原料的参用程度越大,原料指数则越小。而原料指数的不同将导致工业区位的趋向不同。

一般的工厂区位法则是:①原料指数(失重性原料, 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1,在原料地;②原料指数(遍布性原料)<1,在消费地;③原料指数(纯原料)=1,自由区位。

原料指数=
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例子:将采伐后的树木(1 吨)制成木材,树木的重量明显比加工成品木材(0.8吨)的重量大,因此原料指数大于1,那么工厂选择在原料产地

(三)劳动力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它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所谓劳动力成本,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
韦伯认为,当劳动力成本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选址建厂。基本思路是:工业区位由运输指向转为劳动力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输成本。

(四)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1.集聚因素
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可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1)生产或技术集聚。也称为纯集聚,它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由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每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

(2)社会集聚。也称为偶然集聚,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由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
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一般集聚因素。

2.分散因素
分散因素是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因此,一些工厂宁愿离开工业集聚区,
搬到或新建在工厂较少的地方。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看集聚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还是房地产价
格上涨造成的损失大,即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比较利益的大小。

韦伯提出的原料指数是指( )。
A. 货物的绝对重量除以制成品总重量
B. 限地性原料总重量除以制成品总重量
C. 货物的相对重量除以制成品总重量
D. 限地性原料总重量除以货物的绝对重量
正确答案:B

纯集聚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 )方式。
A. 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
B. 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序列化
C. 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
D. 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
E. 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
正确答案:AB

四、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 W.Christaller)在1933年发表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的。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指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2)中心地职能。是指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中心地职能主要以商业、服务业方面的活动为主,同时还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但不包括中心地制造业方面的活动。

(3)中心性。可理解为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可用“高”、“低”、“强”、“弱”、“一般”、“特殊”等来形容和比较。
(4)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5)商品销售范围。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

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被称为( )。
A. 中心地职能
B. 商品销售范围
C. 需求门槛
D. 中心性
正确答案:C

(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假设前提
①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均质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
②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
③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④平原上的货物可以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2.六边形市场区


3.市场等级序列
不同规模等级的中心地,其需求门槛和销售范围是不同的。在空间地域上,经过互相作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就将形成规律有序的中心地——市场等级体系(见图1-3)。

中心地理论主要解决( )的问题。
A. 在城市周围农业区如何布局
B. 城市如何分布
C. 工业企业选址
D. 城市内部各功能用地如何分布
正确答案:B

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利用的结果,是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果反映城市空间的基本结构形态和城市内各功能的地域差异。

(一)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是伯吉斯(E.W. Burgess)于1925年总结出来的。他基于生态学的入侵和承继( Invasion - succession)概念来解释城市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排列形态。城市各功能用地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作环状扩展,共形成5个同心圆用地结构[见图1-4(a)]

(二)扇形理论
扇形理论是霍伊特(H.Hoyt)于1939年创立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各类城市用地趋向于沿主要交通线路和沿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见图1-5)。


霍伊特认为,由于特定交通线路的线性通达性
( Linear Accessibility)和定向惯性
( Directional Inertia)的影响,各功能用地往往在其两侧形成。他还把市中心的通达性称为基本通达性,把沿辐射状交通主干线所增加的通达性称为附加通达性。

图 地铁便利性(X5)的住宅地价
溢价作用及其空间分异性

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交通线路的附加通达性最为敏感,多沿铁路、水路等主要交通干线扩展;低收入住宅区环绕工商业用地分布,而中高收入住宅区则沿着城市交通主干道或河岸、湖滨、公园、高地向外发展,独立成区,不与低收入的贫民区混杂。当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需要扩大,高收入的人就从原住区搬迁到新的声望更高的地方,原来的高收入住宅区的房产变为低租金的住宅,供贫民居住,出现土地利用的演替和滤变。

(三)多核心理论
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R.D.Mckenzie)于1933年提出的,后来被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 Ullman)于1954年加以发展。该理论强调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区,而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核心,其余为次核心(见图1-6)。

(四)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
自伯吉斯在其同心圆理论中提出中心商务区( CBD)的概念后,很多学者从地价、交通便捷性等方面对CBD中的地价及土地功能布局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954年,墨菲(Murphy)和万斯(Vance)在对美国9个城市CBD的土地利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后,认为地价峰值区( PLVI)是CBD最明显的特点,在PLVI内的用地称为商务用地,并提出界定CBD的两项重要指标:



若北京某商务区用地建筑面积总和为2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0万平方米,则其中心商务强度指标为( ),( )区域界定指标。
A.50%,不满足
B.40%,不满足
C.250%,满足
D.200%,满足
答案:B

赫伯特( Herbert)和卡特(Carter)进一步提出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CBI)的概念,并于1966年与罗利( Rowley)综合应用CBHI、CBII和CBI三项指标对英国加的夫市的CBD进行分析,收到较好效果,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中,界定CBD的几项重要指标分别是( )。
A.中心商务高度指标
B.中心商务建筑面积指数比率
C.中心商务用地面积指标
D.中心商务区高层建筑数量指标
E.中心商务强度指标
正确答案:ABE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中代表性的理论有()。
A.条带理论
B.同心圆理论
C.扇形理论
D.多核心理论
E.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
答案:BCDE

(五)商业区区位选择指向特征
(1)单一的消费指向性。商业区位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或方便消费者前来购物为单一的空间指向性,着眼的是商业设施与顾客的关系。
(2)空间关系的外部性
(3)地价是商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4)商业区位选择的理性目标是消费者剩余效用与商家最大利润之间的平衡。
剩余效用=(购物效用+体验效用)-(购物成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

(六)城市空间结构对区位的影响
(1)城市土地利用分异和中心地体系决定区位的土地成本、效益和市场地域。城市土地利用从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居住、工业和农业用途,呈层圈状分布。
(2)城市功能分区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决定了区位的优势和未来发展。一般而言,城市有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风景旅游区等不同功能区,各个功能区都有其主导功能。
(3)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和演变影响区位格局变化和时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