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量:指在某一时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包括存款等在内的广义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 M2=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2. 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不同层次的货币流动性不同。 狭义货币:M0、M1 它们的流通性最强,是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的货币。 广义货币:M2、 M3,是除现金、活期存款以外,将银行机构的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一批易于变现的短期信用工具包括在内的货币形式。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基本因素:国家财政收支与银行信贷收支。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 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 商业银行扩张信贷规模——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同时也就创造出了存款货币。
2. 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央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3)央行通过调整,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减少黄金、外汇储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 2. 不同的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1)财政收支平衡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财政支出平衡——货币流通正常,对货币供应量无影响。
(2)财政结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财政结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差额部分已进入流通的商品滞留于商业部门,形成库存积压
(3)国家财政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用财政法(加强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和信用法(向银行借款或透支,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来弥补。
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运用规模扩大——货币供应量必然相应增加——导致通胀。
发行国债弥补财政政策——国债购买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不同。 居民、企业用闲置资金购买——货币供应量不变
银行用信贷资金购买国债,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
应用分析 下列存款中,属于我国货币层次M1的是()。 (2013年真题)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住房公积金存款 答案:B
应用分析 下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能够增加流通中货币量的有()。 (2013年真题)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卖出有价证券 C.增加再贴现票据融资 D.增加外汇储备 E.减少黄金储备 答案:ACD
应用分析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将直接影响 (),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011年真题) A.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 B.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 C.中央银行再贴现 D.中央银行再贷款 答案:B
应用分析 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中央银行( ),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2011年真题) A.提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放宽再贴现的条件 C.买入有价证券 D.减少外汇储备 E. 增加黄金储备 答案:AD
应用分析 在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称为“货币流通的总闸门和调节器”的是()。 (2010年真题) A.财政支出 B.商品流通 C.银行信贷 D.资本市场 答案:C
应用分析 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中央银行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导致()。(2010年真题) A.货币供应量增加 B.货币供应量减少 C.外汇储备增加 D.外汇储备减少 答案:B
第五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标志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大体相等,结构比较合理。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地相等是不可能的。 2.货币需求由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决定,货币供给要适应经济中客观的商品劳务需要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必然要在社会经济过程中表现出来——动态的平衡。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平衡。
(二)标志 1. 物价水平变动率 物价基本稳定说明货币供求基本平衡; 物价上涨或下跌表明货币供求不平衡,上涨或下跌的幅度表明货币供求失衡的程度。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
二、货币失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1)在物价自由浮动机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原因:货币超发 表现: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
(2)物价管制:货币流通受抑制
2.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求量。 主要有:国家财政原因、国民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和银行信贷。
(1)国家财政原因 国家财政赤字,如果挤占银行信贷资金来弥补——银行信贷投放和信贷规模扩张——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客观需求量——通胀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货币供应过多——结构型通胀——通胀 (3)国际收支原因 (4)银行信贷原因 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导致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如贷款过度、贷款不当、发放无物质基础的贷款等
3.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用产生的原因分:财政赤字型、经济结构型、国际收支型和银行自身信用膨胀型。 (2)按照通胀的表现状态分:开放型通胀、抑制型通胀(隐蔽型通胀)
(3)按通胀的程度分:爬行式通胀、跑马式通胀、恶性通胀。 爬行式通胀,也叫温和式通胀,通胀率在一位数字以内。 跑马式通胀,也叫奔腾式通胀,通胀率达到两位数 恶性通胀,也叫极度通胀,货币贬值程度几乎是天文数字。
(4)按通胀预期分:非预期通胀、预期型通胀。
(5)按西方通胀学说分:需求拉上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供求混合型通胀、结构型通胀 需求拉上型通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胀,指没有超额需求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而显著的上涨。 包括:工资成本推动、利润推动和其他成本推动。
供求混合型通胀,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而引发的。 结构型通胀,即使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经济结构以及部门、劳动力市场、国内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等方面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到物价的变动而发生的通胀。 原因:资源缺乏流动性、短期出现需求在部门之间大规模转移、工资或价格缺乏向下弹性
(二)通货紧缩 1. 通货紧缩的概念 (1)通货紧缩指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2)通货紧缩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下降 (3)从本质上说,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 (4)按通缩的程度不同分:轻度通缩、中度通缩、严重通缩。
2.通缩的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 (4)结构失调 (5)国际市场冲击 国际经济不景气、本币汇率高估
应用分析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方面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2013年真题) A.供给 B.需求 C.结构 D.预期 答案:A
应用分析 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分为()。(2011年真题)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奔腾式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 答案:ABC
应用分析 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的理论是()通货膨胀理论。(2010年真题)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抑制型 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