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输价格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该章测查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货物运价和旅客运价的概念,是否掌握运价的基本理论、运价的结构和形式、运输企业定价以及国际航运运价等理论和实际业务,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参与运输价格制定和进行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运价基本理论 (二)运价的结构与形式 (三)运输价格指数 (四)国际航运运价(班轮、集装箱)
第一节 运价基本理论
一、运输价值与运价 1.运输价值定义:凝结在运输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运输劳动者在实现商品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
2.运输价值与价格关系
3.运输业产品价值的特点 一是运输业的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只是货物和人在空间位置上的转移; 二是运输设备的投资比较大,因此,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补偿对运输价值影响较大; 三是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同时是消费过程,因此,运输价值的创造过程也是运输价值的实现过程。
4.运输价格的组成 (1)物化劳动的消耗支出,表现为设备的磨耗(固定资产折旧),材料、燃料、油脂等方面支出; (2)劳动报酬(工资)支出,即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3)盈利,是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如利润。
应用分析 【例题1】运输价值一共由( )三部分组成。 A.运输生产过程中转移的物化劳动价值C B.劳动创造的价值V C.运输生产者为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价值V D.过去劳动创造的价值C E.运输生产者为社会所创造的劳动价值M 【答案】ACD
二、运价的意义 1.运输收入分配职能 ①运价能够调节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分配。 ②运价能够调节运输业内部不同运输方式、企业的收入分配比例。 2.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职能 3.运输资源分配的职能 4.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职能
三、运价制定的一般原理(重点) (一)平均成本定价论 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以运价为基础的运输总收入必须能够补偿运输部门的平均运输成本费用,平均运输成本是定价的最低限界。
应用分析 【例题2】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以运价为基础的运输总收入必须能够补偿运输部门的平均运输成本费用,平均运输成本是定价的( )。 A.最高限界 B.最低限界 C.惟一限界 D.比较限界 答案:B
在运量一定的情况下,以运价为基础的运输总收入必须能够补偿运输部门的平均运输成本费用,平均运输成本是定价的最低限界。以平均运输成本定价应是运输部门的平均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
适用情况:一般适合于运输市场不十分活跃,竞争不太激烈,并且货源比较稳定的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 缺点:没有考虑供求关系与运价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没有考虑成本差异对定价的影响;有时会导致运价的严重扭曲。
(二)边际成本定价论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运量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增加的可变成本,它随运量的变化而变化。
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比较适合运输业的特点。
前提条件:一是路网早已形成,而且有相当多的剩余运输能力;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运输企业之间为争夺运输市场而展开竞争。 缺点:由于它只考虑成本的边际变化,没有考虑总成本的情况,所以当边际成本长期小于平均成本时,就会使企业发生亏损。
应用分析 【例题3】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比较适合运输业的特点。当边际成本长期( )时,企业会发生亏损。 A.大于实际成本 B.小于影子成本 C.大于社会成本 D.小于平均成本 答案:D
(三)负担能力定价论 又称为服务价值定价论,是按照待运商品的价值来确定运价。高价值商品制定较高运价,而低价值商品则制定较低运价。这种方法是以运输需求,而不是以运输成本为基础定价。
应用分析 【例题4】负担能力定价是以( )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A.变动成本 B.运输需求 C.边际成本 D.运输能力 答案:B
(三)负担能力定价论 又称为服务价值定价论,是按照待运商品的价值来确定运价。高价值商品制定较高运价,而低价值商品则制定较低运价。这种方法是以运输需求,而不是以运输成本为基础定价。
注意点1:即使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确定运价,高价商品通常也需要支付较高运价,这是因为运输这类商品更具风险,也需要更好的运输设备和运输劳务。 注意点2:商品的价值能够显示它对运价的需求弹性,譬如,高价商品能够承受较高运价,是因为运输成本只占其最终售价很少的一部分。
(四)供求关系定价论 平均成本定价→供给价格 运输负担能力→需求价格
需要满足的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买者和卖者数量太大,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都不会单独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2.同一种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3.生产厂商可以自由进出,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是完备的。
(五)运价形成机制 运价的形成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价格形成原理,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价格决策制度。 包含两方面: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即运价制定、运价调整及运价管理的主体;二是运价形成的方式。
建立新的运价形成机制,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1.明确运价形成的基础。制定运价应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之上,应充分反映运输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 2.调整和改变运价形成主体。给予运输企业一定的定价权利,政府由直接管理变为宏观监控。 3.转变运价形成方式。运价的形成以市场为依托,以运输需求变化为依据,自觉遵循市场运行规则。 4.完善运价形式。改变运价形式过于单一的状况,使运价向多元化、多层次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运价的结构与形式
一、运价的结构(重点) 定义:运价体系各部分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一)按距离别的差别运价结构(里程运价结构) 按运输作业过程可以把运输支出划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个部分。不管运距多长,随运距成比例增加的只是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始发到达作业费是不变的。因此,运距越长,分摊到单位运输里程的始发到达作业费就越少,运输成本也就越低。
应用分析 【例题5】按照运输里程而制定的运价结构体系,如按运输作业过程可以把运输支出划分为( )。 A.平均作业费 B.始发到达作业费 C.中转作业费 D.不可预计费 E.运行作业费 答案:BCE
1.运价率随运输距离的延长一直递远递减。 2.运价率在一定运距范围内递远递减,超过一定范围,则保持一稳定水平。 3.运价率在一定范围内递远递减,超过这一范围则递远递增。 4.运价率不随运距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同一水平,又称为纯里程运价。
变形的运价结构: 1.邮票式运价结构。 2.基点式运价结构。 3.成组运价结构。
应用分析 【例题6】属于里程运价结构变形的运价结构类型有( )。 A.邮票式运价结构 B.计时运价结构 C.基点式运价结构 D.成组运价结构 E.计程运价结构 答案:ACD
(二)按运输对象别的差别运价结构 1.按货种别的差别运价结构:对承运的不同货物制定高低不同的运价。 2.按客运类别的差别运价结构:同一运输方式旅客运输所使用的设备、提供的运输服务不同,票价不同。
二、运价的形式 (一)运价的分类 1.按运输对象不同,运价可以分为旅客运价、货物运价和行李包裹运价。 2.按运输方式不同,运价可以分为铁路运价、公路运价、水运运价、航空运价和管道运价,当几种运输方式联合进行一项运输时,还存在联运运价。
(二)水运运价形式 1.里程运价。又称航区运价,适用于同一航区各港间不同货种、不同运距货物的运价。 2.航线运价。适用于两港口之间的直达货物运价。 3.联运运价。适用于水陆联运、水水联运等货物运输的运价。
应用分析 【例题7】在水运运价的形式中,适用于同一航区的各港口间不同货种、不同运距货物的运价是( )。 A.航线运价 B.联运运价 C.里程运价 D.分线运价 答案:C
【例题8】适用于水陆联运、水水联运等货物运输的运价是( ) A.航线运价 B.联运运价 C.里程运价 D.分线运价 答案:B
【例题9】适用于两港口之间的直达货物的运价是( ) A.航线运价 B.联运运价 C.里程运价 D.分线运价 答案:A
(三)国际航运运价形式 1.班轮运价。这是远洋运输的班轮采取级差运价和航线运价相结合的运价。 2.航次租船运价。按照船舶所有人和承租人之间在租船合同中约定的运价和装运货物数量计算运费。
三、制定运价的方法(重点) (一)全部货物平均运价率的确定 货物平均运价率是通过各种货物在不同运输距离、采用不同的运输类别、分别收取不同的运费来实现的。除了个别运价率对其产生影响外,货物平均运价率还受货运量按货种别的构成、整车、集装箱、零担货物比重以及平均运程比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用分析 【例题10】货物平均运价率的影响因素有( )。 A.个别运价率 B.货运量按货种别的构成 C.零担货物比重 D.平均运程比重 E.运输距离 答案:ABCD
(二)运价基数的确定 运价基数又称基价或基本运价率,它是决定总体运价水平的基础。
(三)级差率的确定 货物运价分级,就是确定某一类货物运价率的具体数值,它应当符合运价形成的基本依据,再结合各类货物的有关特性,如理化性质,积载因素、运输、装卸、保管条件等。 1.分级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2.级差率:不同运价率之间的比值,它可用两种方法计算和表示,即级差率和级差系数。公式见书。
(四)运价里程的确定 它是主管部门根据一定原则确定的。运价里程一经公布,需要统一执行,只有在线路发生永久性变化时,由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运价里程由主管部门根据一定原则确定的。 为计算方便,需将运价里程划分为若干区段。划分里程区段,一是确定里程区段的数量,二是确定里程区段的距离。运价里程的具体规定可见《水路货物运价里程表》、《公路运价里程表》等。根据货物运价里程表即可算出两站(港)间的运价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