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班第3讲讲义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二)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可以用财政支出规模的财政支出的绝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可以是用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国民收入中包含物质生产领域所创造的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所获的收入并不包括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不仅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优于用国民收入作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的原因在于: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很难扣除折旧。我国目前用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

 

【例题】目前,我国用来反映财政分配规模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B、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D、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答案】D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财政支出增长代表性解释:

1、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需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结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造成的,而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有两种:(1)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若税收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的公共支出的上升必然与公共收入的增加呈线性关系。(2)外在因素: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动荡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此时财政支出会急剧增加。结论: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

 

【例题】瓦格纳认为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是( )(2014年考题)

A、经济发展阶段导致

B、政府活动扩张导致

C、公共收入增长导致

D、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制。

 

三、中国财政支出规律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如下:

1、政策性调整原因;要实现“政企分开”

2、管理水平原因;该上缴的财政收入未能及时、足额缴入国库

3、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预算外财政支出的问题

4、统计原因。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效益,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越少,所得越多,则效益越高。财政支出要讲求效益,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

计算所得与所费的范围不同

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要宽。

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益衡量标准就是经济效益,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标准。

择优的标准不同

微观经济主体的标准就是自身直接所费最小、所得最大的方案;政府财政支出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

 

【例题】财政支出效益与企业生产效益比较,其特点是( )

A.计算所费的范围宽 B、计算所得的范围窄 C、择优的标准不同

D、效益全部用货币衡量 E、选择的时间不同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支出效益和企业生产效益的区别。财政支出效益与企业效益相比,主要表现为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择优的标准不同。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具体方法

适用领域/特征

成本—效益分析法:计算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适用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最低费用选择法(起源于美国)

适用于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持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公共劳务”收费法

(一般有四种情况: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见补充部分)

适用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节约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

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见补充部分)

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法,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供给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

【补充1】免费和低价政策,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补充2】平价政策,可以用收取的费用弥补该项“公共劳务”的人力、物力耗费。一般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无需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

【补充3】高价政策,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

【补充4】平均定价法 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在成本递减行业,为使企业保持收支平衡,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一般采取按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

【补充5】二部定价法 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定价体系。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

【补充6】负荷定价法 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例题】按照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价格的公共定价方法是()(2013年考题)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时限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答案】:D

【解析】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