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货币形态 |
含义 |
类型 |
举例/ |
评价 |
商品货币
(特征:1、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以其内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交换的比例) |
有货币和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为足值货币。 |
1.实物货币
|
牲畜、粮食、布匹、
贝壳、珠玉 |
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缺点是体积笨重难携带,质地不匀难分割,容易腐烂难储存。 |
2.金属货币 |
金银 |
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性 |
代用货币 |
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融货币的收据,一般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加入到流通领域中。 |
|
北宋的“交子”
(意义:纸币对铸币的取代是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一次标志性变革) |
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代用纸币具有成本低廉、易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稀缺金属等优点,还能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
信用货币
(产生: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货币形态演进的必然结果。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远低于作为货币的价值。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发行主体为银行,发行程序为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并强制流通。 |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
1、现金
(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以外) |
一般用于日用消费品和零星商品交易,能立即形成购买力,用于支付结算,流动性强,对市场冲击大,是货币流通管理的重点。 |
特征:
1、是货币的价值符号,与黄金完全脱离;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
4、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性质。
|
2、银行存款
(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 |
以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的转移来实现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是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
3、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的发展,是货币形式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 |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电子设备之间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储值:保存在物理介质中用来支付的价值(电子钱包);预付支付机制:存在于特定软件和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数字现金) |
特殊属性:1、发行主体多元化;2、形态上的超物化,电子货币依赖光波、电波传递。
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 |
【补充】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是经济学中的定律。该定律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例题】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 )。
A.贝壳 B.交子
C.金币 D.人民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代用货币的表现形式。
【例题】与黄金完全脱钩,仅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货币形态是( )
A、商品货币 B、信用货币
C、金属货币 D、代用货币
【答案】B
【解析】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是表现商品价值的尺度和索取价值对等物的手段。
【例题】下列属于电子货币的特殊属性的是( )
A.具有强制性
B.发行主体的多元化
C.是货币的价值符号
D.形态上的超物化
E.属于债务货币
【答案】BD
【解析】其他选项均为信用货币的特征。
【例题】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足值货币的是( )(2014年真题)
A.代用货币
B.信用货币
C.商品货币
D.电子货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形式内容。
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货币流通的形式包括现金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两种形式。
二、现金流通
概念: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主要是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我国人民币现金货币流通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通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并经过不同渠道回到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后流回中国人民银行,退出流通。
1、现金发行:人民币从中国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库直接进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的过程;
2、现金投放: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现金业务库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流通领域进而形成企事业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过程;
3、现金归行:企业单位和个人用现金进行各种支付,流通中现金又流回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过程;
4、现金回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超过其业务库限额的现金送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库的过程。
(一)现金投放的渠道
(二)现金归行的渠道
【例题】人民币现金归行的渠道主要有( )。 A.工资收入 B.商品销售收入 C.服务事业收入 D.财政信贷收入 E.外汇收入 【答案】BCD
【例题】企业将销售产品所得现金送存银行的过程属于现金流通的( )
A、现金发行 B、现金投放
C、现金归行 D、现金回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金归行的基本概念的运用。
三、存款货币流通(非现金流通):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体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划转款项的办法所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存款货币流通主要适用于大额商品交易或其他大额货币的收支,是当代各国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
根据不同经济内容,存款货币流通渠道分为:
现金货币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结果引起两种货币形式的货币量——现金货币量和存款货币量此增彼减。
四、广义货币流通:
1、狭义的货币流通是指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2、广义的货币流通是包括现金流通和存款货币流通的货币流通。银行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银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减少。
3、无论是现金货币的流通还是存款货币的流通,一旦涉及银行信贷的投资和回笼,则必然引起广义的货币流通总量增加或减少。因此,银行信贷投放和回笼是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的总渠道。具体:银行系统运用资金,如发放贷款、票据贴现、买入金银、外汇和证券,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都会随着这些资金运用量的增加而等量增加;相反,收回贷款、票据到期兑现,卖出金银、外汇和证券,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都会相应减少,形成相应的广义货币流通过程。
【例题】下列业务会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增加的是( )
A、发放贷款
B、票据贴现
C、收回贷款
D、买入外汇
E、卖出外汇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广义货币流通的理解。银行系统运用资金,如发放贷款、票据贴现、买入金银、外汇和证券,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都会随着这些资金运用量的增加而等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