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币需求的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是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足额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一)内容—按照马克思对货币需求量的论述,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的关系,可以写为:
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手段货币需要量
(二)影响因素:一定时期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1、一定时期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待销售商品数量多,价值大,则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高,货币需要量也多,反之则反。结论: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
2、货币流通速度:即为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同一耽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次数越多,实现的价格总额越高,货币流通的次数就越多。结论: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就越少,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如果考虑流通中发挥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同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因素情况下,影响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有如下变化:①以赊销方式出售的商品,不构成当时的货币需要量;②到期应偿还的债务,构成了本期货币需要量;③有些商品交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可以相互抵消,不构成货币需要量,因此公式调整为: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例题】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 )。
A.商品质量 B.商品生产技术条件
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D.投机性货币需求
【答案】C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背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货币数量论进行概括,书中提出著名的费雪方程式。
(二)公式: 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平均数
V——货币流通速度
P——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
T——交易量
该公式首先表示交易双方的恒等关系,其次纸币单位表示的价格水平的影响因素。P的值取决于M、V、T, V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T一般对产出保持固定比例关系,相对稳定(不变),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得出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M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
【例题】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 ) A、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决定货币的数量 C、货币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是不稳定的 E、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而不影响产出水平 【答案】ACE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一)背景: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和庇古,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二)方程式: M d=KPY
Md—名义货币总需求;
Y—名义国民总收入
P—价格水平;
K—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三)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变动)
费雪方程式 |
剑桥方程式 |
看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强调货币的支出 |
强调货币的持有 |
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及经济社会等制度因素 |
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
所指的货币量是指某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
所指的货币量是某一时间点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存量 |
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前两个称为消费性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L)=消费性货币需求(L1)+投机性货币需求(L2)
L=L1(y)+L2(r)
注:y、r——收入、利率。
【结论】货币总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与收入成正比、利率成反比。
(三)特点
1.对货币需求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物价和利率来实现。
2.政府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时,可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家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政府货币政策目标。
【例题】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利率上升会导致( )(2014年考题)
A.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少 B.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加
C.现金需求增加 D.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式为:Mp/p=f(y,w;rm,rb,re,1/p.dp/dt;u)
上式:左边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右边表示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三组:
(1)y, w代表收入:y表示实际的恒久性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它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它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
(2)机会成本变量,可以衡量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损失):
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
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1/P、dt/dp——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亦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如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
(3)u代表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和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其他因素的综合函数。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新增)
弗里德曼作为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相对立的西方经济学派)的代表,其理论特点为:(1)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非常重视货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2)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表现在:①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②把货币看成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例题】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变量y是指( )。
A.名义收入 B.恒久性收入
C.预期收入 D.当期收入
【答案】A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和口径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有变动):是经济活动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一国银行体系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社会生产生活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动态:银行系统向经济活动提供货币的过程;静态:货币供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货币量,即为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某一时间点上由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提供的债务总量。由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考查。货币供给流量: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货币供给存量:指某一时间点上的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
1.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存款+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例题】根据我国货币层次划分口径,属于M1的是( )(2014年真题)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只是。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狭义货币:M0、M1——流动性最强,最容易转化为现实流通工具。同时,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最活跃购买力特征,成为央行首要调控的对象。
广义货币:M2、M3
【例题】在货币供应量M0、M1、M2、M3的层次划分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
A、M0 B、、M1 C、M2 D、M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应层次的内容。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一)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职能。
2.中央银行信贷调控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央银行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存款增加,超额准备金存款减少,商业银行信贷能力降低,贷款和投资能力降低,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亦反)
(2)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贷款(包括再贴现)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再贴现票据时,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增加,可用资金头寸增加,信贷能力增强,货币供应能力增加;反之亦反)
(3)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与控制其黄金、外汇储备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增加(购买)黄金、外汇储备时,会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信贷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反之亦反)
(4)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对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影响。(中央银行买进证券时,中央银行直接将证券价款转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账户,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提供商业银行信贷能力和货币供应能力;反之亦反)
(二)国家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国家财政收支引起银行信贷相应收支(即国收银减、国支银增);
2.不同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财政收支 |
现象 |
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平衡 |
供需相等 |
无影响 |
盈余 |
货币需求不足,经济萧条 |
需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 |
赤字 |
货币供应过剩,经济过热 |
弥补:财政方法、信用方法 |
【补充1】财政方法,主要是加强税收征管,增加税收收入,借以弥补财政赤字。利用财政方法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部分原有货币供应量的等量转移,不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补充2】信用方法,主要是财政通过举债弥补财政赤字:向银行借款或透支银行信贷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无论财政从银行借款还是从中央银行财政金库中透支,都是银行信贷投放,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买入人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1、买入人为居民和企业,只是一部分原有货币供应量转移,不会改变总量;2、银行信贷资金或企业单位购买国债挤占了银行信贷资金,也就是用银行信贷弥补了财政赤字,与用银行信贷或国库透支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果相同,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结论】:只有当弥补财政赤字导致银行信用投放增加时,才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例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将直接影响( ),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A.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 B.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
C.中央银行再贴现 D.中央银行再贷款
【答案】B
第五节 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
(一)含义: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二)含义理解: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量上绝对相等是不可能的,货币均衡仅仅表现和反映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大致趋同、相互协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货币需求是由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决定的,货币供给则要适应经济中客观的商品、劳务需求;
3.货币均衡还要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结构上的均衡。
(三)标志: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物价水平变动作为衡量货币是否均衡的标志。
2、计划经济体制下或物价受到完全管制时,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标志;
3、货币供给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较。
二、货币失衡
货币失衡 |
含义 |
原因 |
分类 |
通货膨胀 |
1、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客观需要量,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
2、物价受抑制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的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 |
1)国家财政原因(赤字)
2)国民经济结构原因(比例失调)
3)国际收支原因(长期大量的顺差)
4)银行信贷原因(自身信用膨胀) |
1、按产生的原因分为:财政赤字型、经济结构型、国际收支型、银行信用膨胀型。 2、按表现状态可以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抑制型通货膨胀。 3、按程度分为:爬行式(温和式)-膨胀率在一位数以内、跑马式(奔腾式)-膨胀率可达两位数、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 4、按预期分为:非预期、预期型通货膨胀 5、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成本推动型(包括工资成本推动、利润推动和其他成本推动三方面) 供求混合型(拉中有推,推中有拉)、结构型通货膨胀(三大主要原因:资源缺乏流动性、短期中出现需求在部门之间的大规模转移、工资和价格缺乏向下弹性) |
通货紧缩 |
由于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增长率增长等要素的减少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
1、紧缩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2、经济周期的变化;
3、结构失调;
4、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5、国际市场的冲击;
6、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影响 |
按程度:轻度、中度、严重(往往伴随经济衰退) |
【补充】流动性陷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使得过量的现金转化为公众的手持现金或银行储备,并未使利率降低,不能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得经济萧条更加严重。
【例题】“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属于( )通货膨胀理论观点。(2014年真题)
A.结构型
B.成本推动型
C.需求拉上型
D.抑制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