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邮电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串讲班第1讲讲义
冲刺串讲(一)


冲刺串讲()

第一章 通信业及信息化

第一节  变革中的通信业

一、通信业内涵的变化

1邮电通信业:大多数国家早期的电信通信往往和邮政通信一并组织生产活动,以提供邮政通信服务、电报通信服务和模拟固定电话通信服务为主,形成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一个产业部门——邮电通信业。此时,邮电通信业包括了基于邮电通信网络(路)提供信息传递服务的邮电企业或邮政和电信企业。

    2信息通信业随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和蓬勃发展,信息技术(IT)与通信技术(CT)的融合使传统的电信技术升级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

二、通信业发展变革的驱动力量:一是通信技术的进步。二是通信服务的需求。

三、通信业的产业归属

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早期的通信业中为物质生产部门中的生产企业提供服务的部分被划归物质生产部门并计算产值,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部分则被划归非物质生产部门,不计算产值。

1985年,我国试行三次产业划分法。第三产业包括邮政业,信息传输。通信业(分属邮政业和信息传输)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波拉特提出四次产业划分的理论和分类框架。第四产业为信息业。与之相关的成果主要有:

 (2)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通信技术(ICT)部门和信息内容部门(ONTENT)两部分。 ICT部门指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该部门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具有进行电子信息处理和通信的功能,即指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工具和设备。ICT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技术。ONTENT部门指其产出的产品是可以通过电子通信产品实现传播的,也就是说是由电子信息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可称为信息资源。即:

信息产业= ICT产业+内容和媒介产业

 

第二节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

一、社会信息化

(一)关于信息化

信息化从内涵上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作为超越传统资源概念的一种新的资源,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信息化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社会信息化的内容

会信息化应该包含国民经济全面信息化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两大部分内容。实现国民经济全面信息化首先应从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开始,实现企业信息化,之后扩展推进到产业的信息化,逐步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信息化;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信息化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如图1-2所示。



    (1)国民经济全面信息化的三个层次。①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  基础和核心。②产业信息化指的是传统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③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内统一的信息利用、信息沟通和信息流动。

   2)社会生活全面信息化的内容。通常指的是社会服务方式的信息化,它包括社会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和社会服务方法的信息化。从广义的角度还包括社会服务主体的信息化、社会服务客体的信息化和社会服务内容的信息化。

二、ICT与社会信息化

ICT与社会信息化:ICT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在实现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通信业中的主体通信网络运营业始终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地位。

三、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测评理论及方法

(一)马克·波特拉的信息产业理论及测度方法

马克·波拉特提出了测度一个国家信息经济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是信息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比重;二是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二)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社会信息化指数通过计算四个因素反映,每一因素由若干个具体指标构成,共有11个分指标。测算时先根据统计数据求出每个分指标的绝对值,再将各自的数值转换成指数,最后求得信息化指数。

    指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值确定为100,然后分别用测算年度的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得到测算年度各指标值的指数,再将各项指标指数求算术平均,即得到相应上一级指标的指数。

在测算过程中,需要先测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和信息系数
指数
,再求算术平均后求出信息化指数。信息化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ICT发展指数(IDI)衡量的主要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衡量和跟踪世界各国的信息通信  技术进程和发展;二是对世界各个国家(地区)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三是衡量数字鸿沟,即反映不同信息化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差距;四是衡量信息化发展潜力。

信息化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ICT准备阶段,该阶段发展程度主要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ICT接入程度来体现;第二阶段为ICT使用阶段,该阶段发展程度可由社会对ICT的使用程度来衡量;第三阶段为ICT的影响阶段,其发展程度可反映ICT应用为社会带来的效率和效益。考虑到对ICT影响的衡量往往需要借助对基于主观判断问题回答的统计调查分析获得,难以量化比较,而ICT技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ICT应用后带来的效果,因而衡量IDI指数的指标体系中包括ICT准备、ICT使用和ICT能力三个指标。

    ICT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IDI=40%xICT准备+40%xICT使用+ICT能力×20%

基于该指标体系,ITU对全球150个国家2002年至2007年五年间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所有国家的信息化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全球各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第三节 我国“两化融合”实践及测评

一、“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我国还未完全实现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发展可以不遵循“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既定技术发展路线,而是可以将两者结合起,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道路。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评价

    20111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工业企业把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素,实现二者的协调、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1)指标框架和指标体系。该评估指标框架包括水平与能力评估、效能与效益评估两个部分。

水平与能力评估包括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四个主要评估方面,提出各方面与不同水平与能力级别相关的评估关键要素。效能与效益评估包括竞争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两个主要评估方面,提出各方面与不同效能与效益提升结果相关的评估要素。

两化融合评估国家标准将 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

在两化融合评估国家标准分析框架中,水平与能力评估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水平与能力评估的主要方面,包括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和创新等,另一个维度是各评估方面对应水平能力级别,可以分为初级,中级,较高级和高级等多个级别。

 

第二章 通信市场

第一节  通信市场概述

一、通信市场边界的确定

    (一)通信市场:通信市场的核心功能是通信产品和服务的交换,通信市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产品要素和地理区域要素。

    (二)相关通信市场边界的确定

(1)相关市场的含义。

相关市场范围:相关商品市场及相关地域市场。相关商品市场:这些商品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相关地域市场,是指需求者获取具有较为紧密替代关系的商品的地理区域。这些地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可以作为经营者进行竞争的地域范围。

    需求替代,从需求者角度来看,商品之间的替代程度越高,竞争关系就越强,就越可能被判定属于同一相关市场。

    供给替代,就是根据其他经营者改造生产设施的投入、承担的风险、进入目标市场的时间等因素,从经营者的角度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其他经营者生产设施改造的投入越少,承担的额外风险越小,提供紧密替代商品越迅速,则供给替代程度就越高。

二、市场结构及效率

    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类型。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竞争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但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由于垄断企业的生产规模大,投入资本数量大,所以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很高。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集中度,进入退出壁垒,以及产品的差别化

    1市场集中度

    (1)行业集中度。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可以用各企业的产值或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指标来计算。



通常选择n=4或者n=8,行业集中度CR4CR8表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四位企业的集中度和前八位企业的集中度。行业集中度数值越大,说明市场集中程度越高,垄断力量越强,竞争程度越弱。美国人贝恩是最早使用行业集中度指标的学者。

   (2)HHI指数。HHI指数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计算HHI指数时,通常不考虑市场份额的百分号,HHI值最大为MAX(HHI)=10000,即独家垄断;最小值MIN(HHI)=10000/Ⅳ,即Ⅳ个企业均匀分布的情形。如果计算时将百分号考虑进来,则HHI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1/Ⅳ。HHI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间市场份额的差距越大,表明市场的集中度越高,垄断势力越强,竞争程度越弱。

与行业集中度CRn相比,HHI指数的计算需要更为详细的市场信息,但HHI指数比行业集中度指数对市场结构的变化更为敏感。

2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3产品差别化:是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企业通过实施产品差别化策略可以让消费者感知其产品的独特性,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偏好和忠诚。   

市场运行效率和有效竞争: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包括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方面。

    静态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其中资源配置效率指的是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社会各种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有效率的应用,可由社会总剩余来衡量。生产效率是指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是否可以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来生产产品。

    动态效率指的是是否能够保持技术、产品的不断创新。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可以导致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竞争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实现效率最理想的市场结构。像通信行业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性的行业,过多的市场参与者和过度地强调竞争却会损害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进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了提升规模经济,就需要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数目,但这样做的结果又可能会降低竞争程度,损失生产效率。在这样的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或资源配置效率和牛产效率之间的两难选择,称为“马歇尔冲突"。有效竞争理论给出解决办法,即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结合,可实现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相协调的一种竞争格局"

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包括三大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企业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三、通信市场结构分析

 ()电信市场结构

(1)发达国家电信市场结构。电信市场走过了从垄断刮竞争、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的过程。

    (2)我国电信市场结构。政府主导的行政性垄断市场,引入了竞争,形成适度、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既防止垄断,又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

    ()邮政通信市场结构:邮政业务划分为基本业务非基本业务。在基本业务领域一般多为政府邮政部门实施专营,信函业务(包括明信片)也是邮政部门的专营业务。包裹业务属于运输业务,参与经营的企业数量很多,服务手段各有差异,但可以互相代替,属于竞争市场。

 

第二节   通信市场竞争行为分析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如利润最大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等)而采取的各种竞争性和战略性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受到企业所处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的制约,市场行为也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的状态和特征,进而影响市场运行绩效。

一、定价行为

    ()交叉补贴:主导运营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在其有能力控制的市场范围内高于业务成本制定资费,而在新运营商进入的竞争市场范围低于业务成本制定资费,这种交叉补贴行为会严重危害有效竞争市场的发展,许多国家都通过相关法规对这种行为进行限定。

    ()垂直价格挤压:主导运营商提高向竞争对手收取的上游投入业务的价格,但对下游业务价格保持不变。

    ()掠夺性定价:又称为驱逐对手定价,指的是某通信企业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同时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对所提供的业务收取非常低(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的定价行为。这种竞争策略将不利于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

    ()限制性定价:又称为“阻止进入定价”,指的是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采取限制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仍有微利可获,而采取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

    ()价格卡特尔:竞争企业之间可以结成价格同盟(卡特尔)来避免竞争。

    ()价格战:一种非合作的定价行为,这也被称为价格战。

二、销售行为

    ()搭配销售和捆绑销售: 搭配销售是指卖方出售一种产品或业务的同时,要求购买者必须购买其他产品或业务。而其他产品或业务极有可能并不是买方所希望购买的。

    当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时,企业将某种产品或业务同其他产品或业务搁绑或者搭配在一起销售,实际上会给消费者带来益处。

    在市场存在寡头力量时,当寡头企业将高度竞争市场上的产品或业务同垄断或竞争不    充分市场上二的产品或业务捆绑在一起销售。这种行为则具有将企业所特有的垄断产品或业务的垄断能力或市场势力延伸到搁绑的其他产品之上,具有妨碍市场竞争的性质。

    ()广告行为。

    ()锁定客户:电信网络运营商可能会试图通过签订协议,使得客户不可能选择其他网络运营商或业务提供商的做法来达到锁定特定客户的目的。

                                      

第三节  市场绩效评价

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SCP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企业可能采取的竞争行为,进而最终会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在较长的时间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双向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市场绩效的衡量

    ()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1.利润率指标:常用利润率指标作为衡量产业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

    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R=(F-T)E

   式中  R—税后资本收益率;    F—税前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

    该指标的缺陷:现实中造成企业利润率偏高的因素很多,利润率高并不一定是垄断造成的,比如,可能是提高效率造成的或有不可预期的需求和费用变化形成的预料外利润。

    2.勒纳指数是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率。计算公式:    L=(p-MC)P

    式中  L—勒纳指数;    P—价格;    MC—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的数值在01之间变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的情况下,勒纳指数会大一些,但不会超过1。勒纳指数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低。

应用中的局限:勒纳指数反映的是当企业在市场上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对成本的偏离程度,但无法反映企业为了牟取或巩固垄断地位时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勒纳指数为0,但市场却不是竞争性的。此外由于边际成本数据极难获得,往往用平均成本替代边际成本,从而有可能导致结论失真。

    3.贝恩指数:计算经济利润率。  Fn=(R-C-D)

    式中  Fn会计利润;  R—总收益;    C—当期运营成本;    D—折旧。

           经济利润的计算公式:    Fe=Fn-i·V

    式中  Fe—经济利润;    i—正常投资收益率;    V—投资总额。

    贝恩指数代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其理论依据是市场上如果持续存在超额利润,那么一般情况下就表明存在垄断势力,且超额利润越高,垄断势力就越强。

    该指数的局限与利润率指标相同,即高利润并不一定是垄断造成的。而确实存在垄断的市场,这些指标不一定表现得很高,因为垄断企业可能为了驱逐竞争对手或阻止进入而制定低价格,使行业市场显得无利可图。

三、通信市场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市场结构。(2)通信业发展总体水平。 (3)消费者福利情况分析。(4)企业发展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