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串讲班第1讲讲义
第一章至第二章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考点一、公共物品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核心特征】;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核心特征】;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例题】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这体现公共物品的()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征。

 

考点二、市场失灵表现:公共物品缺失;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例题】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市场的自发力不能经常保证供求平衡,若没有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发展,这体现()

A、竞争障碍

B、经济波动与失衡

C、不完全竞争

D、效率缺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波动与失衡的表现。

 

考点三、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帕累托的效益准则:如果要素在厂商之间或厂商内部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的状态,即任何重新配置都会至少降低一个厂商或一个产品的产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最优的或最有效率的状态。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财政分配的决定原则是效率。

2、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难点

(1)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困难;(2)公共物品效率供给的困难

3、实现公共物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4、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公共物品(国防、法律设施、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服务、基础科学研究)、准公共物品(教育、医疗)和天然垄断行业的产品。

5、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这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2)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3)调节资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

6、调整产业结构有两条途径:1)调整投资结构;2)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

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2、社会公平的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效率与公平兼顾准则;共同富裕的准则。

3、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个人和家庭状况的不同。

4、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财政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通过调节使企业的利润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主管努力程度,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使每一个企业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包括税收(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政补贴等手段在内的各种财政手段的调节。(2)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手段:一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而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二是通过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以维持居民最低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经济稳定职能

一、含义:1.充分就业: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就业人口100%的就业,而是指就业率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2.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上涨幅度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比如年上涨率在3%-5%,即可视为物价水平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二、内容:

手段

含义

具体实施

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改变预算结构或规模以影响宏观经济水平,达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目标。

(1)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2)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可以通过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3)当社会供求总量平衡时,国家预算应通过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与之相平衡。

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即在设计财政收支制度的时候,使财政收支的扩大与缩小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呈反方向变化,以此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

内在稳定器调节主要表现:(1)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2)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上。

 

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主要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相互配合。其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体现为松紧搭配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松紧主要是以预算规模的扩张与收缩来衡量判断,而货币政策的松紧主要以利率的下降与上升以及信贷规模的扩张与收缩等来衡量判断的。在与其他政策配合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处于基础地位。

【例题】在与其他政策配合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外汇政策

D.行政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考点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

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

范围

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特点

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政府财政付出了资金,未获得任何商品和劳务

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预防性支出(国防、司法、公安和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和创造性支出(经济、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

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

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一般利益支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其所提供的利益的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司法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特殊利益支出是指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医疗支出、企业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

【例题】下列属于不特殊利益支出的有()

A、教育支出B、医疗卫生支出C、国防支出D、司法支出E、行政管理支出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利益支出的内容。CDE属于一般利益支出。

 

考点二、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对流通领域的影响

社会总需求是由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消费需求、个人与经济组织的投资需求和政府的消费性需求所构成的,政府购买性支出对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减变动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1)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长,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生产企业利润率提高,企业会因利润率提高而扩大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增多,又可能推动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扩大生产;所需劳动力的增多,又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多,从而引起消费品的社会需求膨胀,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同样可能因之而扩大。因此,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往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社会生产的膨胀,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2)当购买性支出减少时,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市场价格下降,生产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紧缩生产,所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减少。最终形成经济萎缩局面。

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1)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结构发生变化。结果是各有关企业从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利润在比例上会发生变化,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会因政府购买性支出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

(2)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发生变化,或增或减,结构保持不变。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随之增加,资本的利润率和劳动力的工资率都会提高;反之,相反。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比较

区别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1、对社会生产和就业影响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2、对政府效益约束不同

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形成较弱的效益约束

3、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

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4、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

资源配置较强

国民收入分配较强

 

考点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财政支出增长代表性解释

代表性解释

主要观点

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需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结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

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造成的,而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有两种:(1)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若税收不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政府的公共支出的上升必然与公共收入的增加呈线性关系。(2)外在因素: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动荡时期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此时财政支出会急剧增加。结论: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支出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

【例题】瓦格纳认为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是()(2014年考题)

A、经济发展阶段导致

B、政府活动扩张导致

C、公共收入增长导致

D、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制。

 

考点四、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需考虑的成本、效益状况:(1)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此外还有内部成本、效益与外部成本、效益,中间成本、效益与最终成本、效益等。

2最低费用选择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

对于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持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3、“公共劳务”收费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对“公共劳务”的定价政策,一般有四种:免费、低价、评价和高价。

(1)免费和低价政策,必须从全局和社会的利益出发,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如强制进行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

(2)平价政策,可以用收取的费用弥补该项“公共劳务”的人力、物力耗费。一般适用于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无需特别鼓励使用,又无需特别加以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如公路、公园、铁路、医疗等。

(3)高价政策,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

“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还必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佳分配的目的。

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法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法,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供给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的价格。

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平均定价法在成本递减行业,为使企业保持收支平衡,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一般采取按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

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定价体系。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

负荷定价法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例题】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是()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时限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答案】B

【解析】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定价体系。现在几乎所有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如电力、燃气、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

 

考点五、购买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支出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二)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是用于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方面的费用。

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教育支出

义务教育并非混合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属于混合产品。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二)科学研究费支出

用于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三)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

(四)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

1、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具体规定。其中,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整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最高层次的法规,是所有国有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2、事业单位新的管理形式为“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办法。

3、新的分配办法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零基预算法”,打破原有的基数,经费分配从零开始,重新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任务、收支情况、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等因素,对单位的支出进行量化分解和分析,通过制定科学的定额来确定经费的分配。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相比,有各自明显的特点:

(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第一个特点;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非政府部门投资一般无力承担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非政府部门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

间接调控,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直接调控,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例题】间接调控是通过()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A、税收

B、财政补贴

C、折旧政策

D、产业政策

E、法律政策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间接调控的概念。

 

2、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即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

 

(二)基础设施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投资方式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期限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

3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三)财政农业投资

1、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政投资范围应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2、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的支农政策

在新的形势下,应将财政的支农支出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逐步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加大农村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考点六、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

2养老保险:公民在就业期间,个人及所服务的单位或企业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待年老退休后安装法律规定有权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数额的收入帮助。

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大类。

现收现付制:即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社会保险支出作资金准备。特点:最初保险费率比较低,以后要根据支出水平调整保险费率。

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

完全基金制: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种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特点:保险费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但初期保险费率较高。

部分基金制: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特点:初期保险费率较低,从长期看,缴费率呈阶梯式的上升趋势。

从资金角度看,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靠后代养老的保险模式;完全基金制是一种自我养老的保险模式;而部分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则是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基本属于现收现付制。

【例题】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属于()

A、完全基金制

B、部分基金制

C、现收现付制

D、现收现支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养老保险目前的筹资模式。

3、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社会保险型

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受保人和雇主要缴纳保险费。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无论其经济条件如何,只要按规定交纳了保险费,就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

社会救济型

社会救济型的社会保障有两个特点:一是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资金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资;二是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只有经济条件符合受保人的资格才享受政府的津贴。(澳大利亚、加拿大)

普遍津贴型

普遍津贴是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中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普遍津贴的资金来源与社会救济一样也完全由政府一般预算拨款,与社会救济不同的是,受保人在享受津贴时并不需要进行家庭生计调查。(新西兰)

节俭基金型

节俭基金是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在这种计划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由政府负责管理。一旦个人发生受保事故,政府要从其个人账户中提取资金支付保障津贴;而当职工不幸去世时,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家属可以继承,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

 

二、财政补贴支出

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

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将财政补贴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

生产环节的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工矿产品价格补贴、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流通环节的补贴:农副产品价格补贴、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分配环节的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支出等。消费环节的补贴:职工副食品补贴。

【例题】下列属于流通环节的补贴的有()

A、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B、工矿产品价格补贴

C、生产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

D、农副产品价格补贴

E、商业和外贸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

【答案】DE

【解析】选项ABC均属于生产环节的补贴。

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的仅有这两项补贴。

5)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

(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

 

三、税收支出

形式

具体内容

税收豁免

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最常见的税收豁免项目有两类:一类是免除关税与货物税;另一类是免除所得税。

纳税扣除

纳税扣除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例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税收抵免

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最主要的税收抵免有两种形式,即投资抵免(投资津贴)和国外税收抵免。

税收抵免与纳税扣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后者则是从应纳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

优惠税率

优惠税率是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纳税限额因其规定总税负的最高限额事实上就是优惠税率的方式之一。

延期纳税

延期纳税也称“税负延迟缴纳”,是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

盈亏相抵

盈亏相抵是指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盈亏相抵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就其应用的范围来看,盈亏相抵办法通常只能适用于所得税方面。

加速折旧

加速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计提较多的折旧。折旧额越大,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越小,税负就越轻。

退税

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作为税收支出形式的退税是指优惠退税,是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其中包括两种形式: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有两类:一类是退还出口税,即用进口原料或半制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后,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二是退还已纳的国内销售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出口退税涉及的税种有: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例题】不属于税收支出的退税形式有()。

A.多征退税B.出口退税

C.再投资退税D.按规定提取代征手续费退税

E.误征退税

【答案】ADE

【解析】选项BC属于税收支出的退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