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冲刺串讲班第1讲讲义
第一章至第三章

初级经济师冲刺班

学前导读

一、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经济师考试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级经济师《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考试时间:

2015年经济师考试时间为1114日。

考试分上午下午两个半天进行,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个半小时(150分钟)。

 

二、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分析

1.试卷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

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

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多选题每道题的备选项为5项,其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即每道题的正确选项2-4个)。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

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2.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左右为及格线。

近三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3.《经济基础知识》包括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财政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第六部分:法律

 

4.命题规律

拓展类或应用类题目,大约占到20%左右;其余题目多为以前年度试题及其变形。近年试题中,经济学基础一枝独秀,其他五部分内容基本平分秋色的局面。经济基础考试中,侧重通用知识——经济学的知识

 

冲刺班课程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二部分  财政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五部分 会计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分为八部分内容: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1.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4.市场与市场体系

5.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6.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 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
1.
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
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
文化条件B.人的劳动C.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
【答案】BDE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基本矛盾

1.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例题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
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
【答案】D

2.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例题3】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
【答案】C

3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4】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A.
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4.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5】( )和( )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 E。社会发展

【答案】AB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6】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
A.
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
【答案】C

(三)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3.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例题7】()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例题8】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A.
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B.
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D.
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
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
【答案】CD

3.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例题9】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B.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
C.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D.
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答案】B

4.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2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3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0】处于商品经济的有( )。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BCDE

【解析】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2)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3)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包括

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

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

(3)商品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关系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

要素市场中的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题11】()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
A.
商品市场B.信息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
【答案】A
【解析】
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

2.市场体系的功能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经济联系功能。
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社会评价功能。

 

【例题12】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功能。
A.
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
【答案】B

 

六、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性。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1.
市场配置方式

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
计划配置方式----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

2.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3.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题13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    )。

A.社会制度

B.生产模式

C.经济框架

D.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解析】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所以这道题选D经济体制。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3.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具有的效用,也就是说,商品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2)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统一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

提示: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但是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②对立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生产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了价值,消费者支付了商品价值获得了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在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比例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1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3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1)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空间统一。

2)差别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①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

①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②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

②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③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③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④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概念

商品价值量----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

两种表示方法: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提示:

1)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1.货币产生的过程----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3)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

    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提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例题1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答案】B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衡量商品价值量有内外两个尺度:

   内在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外在尺度----货币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反比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

    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5.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

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提示:

1)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2)货币的职能与货币的基本职能不是一个概念。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例题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职能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外,还包括(   )。

A.贮藏手段

B.核算工具

C.支付手段

D.分配手段

E.世界货币

【答案】ACE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就是货币的5个职能,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其中:

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2.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2)商品的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例题3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A.市场上的商品品种

 B.待流通的商品数量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的流通范围

【答案】BCD

【解析】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

虽然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基础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这是因为价格还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例题4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商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C

【解析】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例题5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   )。

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

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E.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ACD

 

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垄断资本主义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二、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例题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垄断组织产生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

C.资本输出呈萎缩趋势

D.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不断瓦解

E.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答案】ABE

【解析】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以选项C错。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选项D错;这道题选ABE

 

(二)垄断资本

1.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

 

2.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3.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的概念

    垄断利润----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例题2垄断利润(    )

A.权钱政治的结果

B.通过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垄断价格获得的

C.依靠企业兼并来实现的

D.依靠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答案】B

【解析】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对于垄断利润大家要牢牢把握垄断地位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等关键词。

 

2)垄断价格的概念

    垄断价格----指垄断组织为获得垄断利润,凭借垄断地位,在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提示: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包括垄断高价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3)垄断利润的来源

①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金融寡头

1.金融资本

    银行业的集中是以工业生产集中为基础的。

原因:

工业生产的集中,一方面使资本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数量增大,银行存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大型工业企业需要从银行获得数额巨大、期限较长的贷款以发展生产。

    所以,银行资本要集中起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银行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形成了工业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

 

2.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例题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来实现。

A.参与制B.代理制C.委托制D.国有化

【答案】A

【答案】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基本特征

    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做的局部调整。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国有企业产生的途径:

①国家对私有企业通过“国有化”政策,用高价收购的办法;

②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

 

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途径:

①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②国有企业吸收一部分私人垄断资本投资;

③国家与私人垄断组织联合共同投资兴建企业。

 

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即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各种干预和调节措施

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经济计划等。

   

【例题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A.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国家工作人员在私人垄断企业中投资

 D.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结合

 E.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答案】ABE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1)通过国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