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1. 劳动力: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2.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3.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4.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s=(△S÷S)/(△W÷W),其中,E
s
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
S
=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S
→∞
(3)单位供给弹性,即E
S
=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
S
>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
S
<1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女性劳参率上升趋势。
(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25—55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二、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E
d
=(△D÷D)/(△W÷W),其中,E
d
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2.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3.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的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
4.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大类:
(1)需求无弹性,即E
d
=0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
d
→∞
(3)单位需求弹性,即E
d
=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
d
>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
d
<1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2)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
AP=Q/L MP=△Q/△L
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即MRP=VMP=MP?P。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就是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
·均衡分析又分为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当劳动力供给曲线或劳动力需求曲线一方或双方都发生移位时,均衡工资的水平不同,其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也是不同的。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如果劳动力需求不变,其结果必然是均衡工资率下降。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既是人口地理分布的反映,也是人口经济结构的反映。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