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班第3讲讲义
第二章 领导行为(一)

 


历年考题分布

本章知识点:
(一)领导理论
(二)领导风格与技能
(三)领导决策

第一节  领导理论


引言
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影响力,二是指导和激励能力。
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组织的正式任命,也可以从与工作相关的专门技能或才能中获得。

一、特质理论 (熟悉)
1、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2、主要观点
(1)吉伯认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特质:
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于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适能力,自信。
(2)斯道格迪尔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以下特质:对所完成的工作具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热情并且能够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紧张并能够忍受挫折等。

3、特质理论的缺陷:
1)忽视了下属的需要;具有某种特质的领导可能适合管理某些下属,但不适合管理另一些下属。
2)没有指明各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忽视了情境因素:如工作结构、领导权力大小等情境因素;
4) 没有区分原因和结果。特质与绩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并不能解释是因为具有某些特质才导致成功,还是因为成功才建立了这些特质。

应用分析
(2011年真题)根据吉伯的观点,领导的重要特质不包含()。
A.良好的调适能力 B.自信
C.勇于实践 D.外向
答案:C
解析:吉伯认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特质包括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于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适能力,自信。

二、交易型和改变型领导理论
伯恩斯把领导分为:交易型和改变型。
1. 交易型领导观点:
(1)强调个人在组织中的与位置相关的权威和合法性
(2)关心任务的完成以及员工的顺从,依靠组织的奖励和惩罚影响员工绩效。
(3)交易型领导依靠的是消极型差错管理,是一种相对平庸的管理

2. 改变型领导的观点
(1)通过更高的理想和组织价值观来激励他的追随者们。
(2)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愿景,通过领导风格来影响员工和团队的绩效。
(3)改变型领导能够创造组织在革新和变化中的超额绩效。

应用分析
依照伯恩斯的转换型领导理论,改变型领导者的特征包括()。
A.魅力
B.一致性的奖励
C.智慧型刺激
D.放任或控制
E.个性化的关怀
答案:ACE
解析:改变型领导的特征

三、魅力型领导理论
罗伯特·豪斯在伯恩斯改变型领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魅力型领导理论。
(一)主要内容:
1、 具有自信并且信任下属,有理想化的愿景,以及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
2、 对下属有高度的期望, 促使追随者产生高于期望的绩效,以及强烈的归属感。
3、 当追随者显示出高水平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时,魅力型领导的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4、魅力本身是一个归因现象,会随着情景发生变化(补充:能够形成魅力归因的领导特质包括自信、社会敏感性和共情等)
(二)道德特征和非道德特征

应用分析
(2008年真题)关于魅力型领导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魅力型领导是指自信并且信任下属,对下属有高的期望,有理想化的愿景,使用个性化风格的领导者
B.魅力型领导会对追随者产生影响,促使追随者获得高于期望的绩效以及强烈的归属感
C.在追随者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魅力型领导更加有效
D. 魅力本身是一个归因现象,会随情境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魅力型领导理论。当追随者显示出更高水平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时,魅力型领导者的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选C。

四、路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由罗伯特·豪斯提出
1. 理论内容
1) 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
2)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
3) 领导者的行为如果想要被下属接受,就必须为下属提供满足感
2. 激励作用
领导的激励作用在于:
1) 使绩效的实现与员工需要的满足相结合
2) 为实现有效的工作绩效提供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应用分析
(2011年真题)路径—目标理论的提出者是()。
A.罗伯特?豪斯
B.伯恩斯
C.麦克格雷斯
D.布莱克
答案:A
解析:路径—目标理论由罗伯特·豪斯

3. 四种领导行为
1) 指导式领导:使员工明确对他的期望、成功绩效的标准和工作程序。(适应外控式下属)
2) 支持型领导:建立舒适工作环境,亲切友善,关心下属要求。(适应结构化下属)
3) 参与式领导:主动征求并采纳下属意见。(适合内控型下属)
4) 成就取向式领导:设定挑战性目标、鼓励下属。
4. 两个权变因素
两个权变因素作为领导的领导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中间变量:
1) 下属控制范围之外的环境因素。如工作结构、正式的权力系统、工作团队等。
2) 下属的个人特征,如能力、经验、内外控等。

应用分析
(2008年真题)根据目标—路径理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可以带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的领导是()。
A.指导式领导   B.支持型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成就导向式领导
答案:B
解析:支持型领导行为适应结构化下属,这时的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

五、费德勒的权变理论
1. 内容
团体绩效取决于领导者与情景因素间是否搭配。
将领导方式分为工作取向和关系取向两类。
费德勒经过试验,把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归结为:
1)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2) 工作结构——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的程度
3) 职权——领导者在甄选、训练、调薪、解聘等人事工作方面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权力。
2.不同领导风格在不同情境下的效能

总结:
当情景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时,采取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是合适的;
但在各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且情景有利程度适中时,采取关系导向以人为重的领导方式更为有效。
应用分析
(2010年真题)根据费德勒的权变理论,最适合于关系取向领导风格的情境是()。
A.上下级关系较好,工作结构化程度较高,领导者职权较大
B.上下级关系较坏,工作结构化程度较低,领导者职权较大
C.上下级关系较坏,工作结构化程度较高,领导者职权较小
D.上下级关系较好,工作结构化程度较低,领导者职权较小
答案:D

六、领导—成员交换理论
1、传统:领导对组织成员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现实:领导根据成员与自己关系的亲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团体中领导者与下属在确立关系和角色的早期,就把下属分出“圈里人”和“圈外人”的类别。
3、圈里人:与领导打交道时遇到困难少,能感觉的到领导关心。领导对圈里人能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感情,很少采用正式领导权威。在工作中,“圈里人”比“圈外人”承担更高的工作责任感,对于其所在部门贡献更多,绩效评估也更高。
4、交换性:这种交换过程是一个互惠的过程。领导和下属两者都作为个体,通过团体进行反馈。

应用分析
(2010年真题)关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者在与下属确立关系的早期,就已经分出了“圈里人”和“圈外人”
B.领导者对于“圈里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感情以及更多的正式领导权威
C.在工作中,“圈外人”要比“圈里人”绩效更高
D.领导——成员交换的过程是单向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者对于“圈里人”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感情以及更少的正式领导权威。在工作中,“圈里人”比“圈外人”绩效更高。领导——成员交换的过程是一个互惠的过程。所以选项B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