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级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班第3讲讲义
第一章 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三)

第三节 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本节教材结构:


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

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8个方面,熟悉)
1. 把国家和顾客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让顾客满意是企业首要责任。
2. 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3. 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4. 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收益。
5. 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
6.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7. 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
8.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包括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公益支持等三方面

【例题1】( )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A.确保国家财政收入 B.承担社会责任
C.增加员工收入 D.顾客满意
答案:D

【例题2】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公益支持体现的是()
A.提升员工素质 B.承担社会责任
C.优化配置 D.满足顾客需求
答案:B

二、 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


1.企业特征

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和盈利性四个特征,最重要的是经济性和社会性,决定了企业目标的双重性,即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利润。

2.经营目标

(1)获取利润:追求利润和企业规模扩张,企业目标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
(2)满足社会需要: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具有多样性、综合性。企业向国家纳税,可以认为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3)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例题3:2010】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是( )。
A.满足社会需要 B.促进自由竞争
C.完成政府指令 D.实现充分就业 E.获取利润
答案:AE

【例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的任务首先是满足社会需要
B.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
C.企业生存发展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
D.企业以经济效益追求目标
E.对企业而言,获取利益比满足社会需要更重要
答案:ABD

三、 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1.含义

社会责任是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内容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3.作用

(1)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增强有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
(2)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
(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的壁垒。

4.必要性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3)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4)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5)有利于培养企业职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6)有利于保证企业的正确经营方向。

【例题5:2009、2013】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属于企业的()。
A.经济责任 B.法律责任
C.社会责任 D.行为规范
答案:C

【例题6:2009、2010】承担社会责任是( )。
A.企业的生存之道 B.企业的经营目标
C.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 D.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C

【例题7:2009】关于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矛盾。
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C.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
D.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E.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培养职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
答案:BCE

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本节教材结构: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

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

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熟悉)


1.概念

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2.含义

(1)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2)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管理。(3)企业管理要按照一定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4)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人、物及经济活动。(5)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职能实现的。(6)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7)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二重性)


(1)自然属性

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

(2)社会属性

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例题1:2009】企业管理的社会属性主要取决于( )。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劳动的社会化程度 D.劳动分工的专业化程度
答案:A

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企业管理职能是指企业管理者为实行有效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1.计划职能

确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和方针,制定选择方案,作出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在时间空间上联系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等,形成一个有机体。(保证)

3.指挥职能

领导作用 (手段)

4.控制职能

检查、监督、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失效问题)

5.协调职能

调节各方工作,不重复矛盾,互不叠加。(解决增效问题)

6.激励职能

心理动力 (基础和动力)

【例题2:2009】企业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生产经营的目标和方针,制定和选择方案,然后做出决策,这体现了管理的( )职能。
A.指挥 B.协调 C.控制 D.计划
答案:D

【例题3】( )是工商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A.计划 B.指挥 C.组织 D.控制
答案:A

【例题4】提供计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和氛围是工商企业管理的( )职能
A.计划 B.指挥 C.组织 D.控制
答案:C

第五节 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本节教材结构:


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标准化工作

定额工作

计量工作

信息工作

规章制度

职业培训

一、标准化工作(掌握)
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管理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办法的统一规定。
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按照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重点)

经过一定程序批准,对企业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作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是企业标准的主体。

(1)产品标准:对产品规格、参数、质量要求、包装运输及售后的统一规定,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2)方法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的统一规定,包括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材料装备、操作方法、检验方法。
(3)基础标准:针对生产技术活动中的一般共性问题,根据最普遍的规律制定的基础规则,是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4)安全与环境标准: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所做的统一规定。

2.管理标准

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责任,按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和制度所作的统一规定

(1)生产组织标准
(2)技术管理标准
(3)经济管理标准

3.工作标准

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程序及工作要求所作统一规定。包括部门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例题1:2010】在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中,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所做的统一规定称为( )。
A.产品标准 B.基础标准 C.环境标准 D.方法标准
答案:D

【例题2:2010】企业的技术标准具体包括( )。
A.产品标准 B.方法标准
C.基础标准 D.生产组织标准
E.安全与环境标准
答案:ABCE

【例题3】下列哪些属于产品标准()
A产品规格 B设计规程
C操作方法 D安全要求 E售后服务
答案:AE

二、定额工作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


(1)劳动定额

①劳动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员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②细分为: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酬的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服务定额。

(2)设备定额

①设备利用定额:单台设备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
②设备维修定额:为了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而制定的有关标准。

(3)物资定额

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位产品占用或消耗物资的标准。

(4)流动资金定额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标准,包括企业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

(5)费用定额

通过费用预算规定的部门、个人的费用开支标准,如办公费、管理费。

(6)期量标准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如大量生产规定的节拍、节奏;为成批生产规定的批量、生产间隔周期等。

【例题4:2013】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台设备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称为()。
A.设备设计定额 B.设备利用定额
C.设备维修定额 D.设备寿命定额
答案:B

【例题5】物资定额包括()
A.工时定额 B.维修定额
C.物资消耗定额 D.成品资金定额
E.物资储备定额
答案:CE

三、计量工作
企业计量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加以掌握和管理,包括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两个部分的内容。

1.计量技术

标准测量技术、工业测量技术、计量测量技术。

2.计量管理

(1)工业计量管理(以产品为核心)
(2)商业计量管理(以商品为核心)
(3)法制计量管理(对尺、衡器、电度表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利益的单位量的管理)。

【例题6:2013】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中,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A.计量目标 B.计量技术
C.计量过程 D.计量定额 E.计量管理
答案:BE

【例题7:2010】在计量管理中,对尺、衡器、电度表等计量器具的管理称为( )。
A.商业计量管理 B.工业计量管理
C.行政计量管理 D.法制计量管理
答案:D

四、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企业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来源包括:
(1)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2)科技经济情报
(3)科技经济档案工作

【例题8】报表属于()
A.原始记录 B.统计资料
C.科技经济情报 D.科技经济档案
答案:B

五、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用文字形式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行动的准则。
(1)基本制度:指企业的领导体系,如经理、厂长负责制
(2)工作制度:指导企业具体管理方面的制度,如财务制度、计划制定制度等
(3)责任制度:企业内部各岗位所规定的任务、权利、责任的总称。责任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

【例题9:2009】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财务制度应属于( )。
A.责任制度 B.基本制度 C.工作制度 D.组织制度
答案:C

【例题10:2013】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是()。
A.计划 B.责任 C.权利 D.义务
答案:B

六、职业培训
1.职业培训的含义:职业培训是指按照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应知”与“应会”的要求,对在职员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通过业余或脱产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教育和素质培训。
2.职业培训的分类:
①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③工人的培训

本章考点总结
1.工商企业的概念、形成理论、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2.工商企业的基本要素、优势和弱势
3.工商企业的7种分类方式
4.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5.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6.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社会责任
7.工商企业管理的性质、职能
8.工商企业管理的6项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