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流通产业
一、流通产业的界定(掌握)
1.产业
|
(1)由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合。 (2)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的表现形式。产业的形成从分工而来。 |
2.产业分类 |
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进行三次产业划分:(1)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2)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3)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 |
3.我国划分 |
第一次产业 |
农业 |
第二次产业 |
工业和建筑业 |
第三次产业 (两部分四层次) |
(1)流通部门(流通业); (2)服务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
4.流通产业 |
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或部门的集合,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 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
【例题1:2011】三次产业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产业的 ( )。 A.关联性 B.竞争性 C.风险性 D.递进性 E.主导性 【答案】AD 【答案】本题考查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分为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
【例题2:2010】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且三次产业的范畴有明确的界定。下列行业中,不属于第二次产业的是 ( )。 A.采掘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运输业 【答案】D
【例题3】流通产业属于( )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答案】C
二、流通产业组织 (一)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市场集中度(重点掌握) 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可以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卖方集中度”。
(1)行业集中度
|
绝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X(产值、销售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规模两个方面。 CRn=∑Xi(i=1,2,…….,n)/ ∑Xi(i=1,2,…….,N) 公式中的n的取值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确定,通常n=4或8。 |
(2)洛伦兹曲线 |
相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a)洛伦兹曲线与图中的对角线重合时,表明企业规模完全相等。这条对角线称为“均等分布线”。 b)一般来说,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就表明企业规模分布得不均匀度越大,即市场集中度越高。 c)当行业中只有极少数几个规模相同的企业时,使用洛伦兹曲线无法反映出这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
(3)基尼系数 |
相对集中度的衡量指标。 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与洛仑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变动。
a)当基尼系数=0时,表示洛仑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 b) 当基尼系数趋向于1时,表示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
【例题4:2013】行业集中度是衡量市场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综合反映了()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 A.企业数量和规模 B.企业数量和性质 C.企业规模和效益 D.企业规模和结构 【答案】A
【例题5:2011】洛伦兹曲线表示的是( )指标。 A.价格差别化 B.相对集中度 C.产品差别化 D.买方集中度 【答案】B 【解析】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例题6:2012】洛伦兹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越大,即( )越高。 A.市场集中度 B.市场竞争程度 C.市场结构程度 D.市场规模分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洛伦兹曲线。一般来说,曲线越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就表明企韭规模分布的不均匀度越大,换句话说,就是市场集中度程度越高。
【例题7:2014、2011】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当反映市场中企业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趋向于1时,说明企业的规模分布状态()。 A.完全均等 B.越来越均等 C.越来越不均等 D.完全不均等 【答案】C 【解析】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与洛仑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基尼系数的值在0与1之间变动,当基尼系数等于0时,表示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表示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2.产品差别化
1.概念
|
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起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从而达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
2.方法 |
产品主体差别化、品牌差别化、价格差别化、渠道差别化、促销差别化 |
【例题8】下列关于商品差别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竞争手段 B.产品差别化可以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C.市场的产品差别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D.价格差别化也是商品差别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答案】A 【解析】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3.进入和退出壁垒
(1) 进入壁垒 |
进入壁垒是一种成本,是准备进入某一产业的新企业必须承担,而产业内现有企业无需承担的成本,是新企业在原有企业竞争中所遇到的不利性障碍因素。 a) 结构性进入壁垒: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别 b) 行为性进入壁垒:进入遏制、进入封锁行为、驱逐竞争对手行为 |
(2) 退出壁垒 |
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 退出壁垒的成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 |
【例题9:2013】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 A.市场集中度 B.市场行为 C.市场绩效 D.产品差异化 E.进入和退出壁垒 【答案】ADE
【例题10】下列关于进入和退出壁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进入壁垒是一种成本,新企业必须承担,原有企业无需承担 B.规模经济属于结构性进入壁垒 C.进入遏制、产品差别属于行为性进入壁垒 D.沉没成本也是退出壁垒 【答案】C 【解析】进入遏制属于行为性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属于结构性进入壁垒。
(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熟悉) 市场绩效是市场行为的综合反映,不仅涉及资源配置效率,还包括技术进步、社会福利、社会公平和稳定等诸多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福利是最主要、也是最具综合性的目标。
1.资源配置效率
|
(1)直接指标:经济学家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剩余三个指标来分析和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状况。在产业组织学研究中,常使用利润率来衡量产业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 |
(2)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效率就越高;反之相反。 |
(3) 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
2.产业的规模结构 效率 |
反映产业经济规模和规模效益的实现程度 (1)三种状态:低效率状态、过度集中状态和理想状态。 (2)主要影响因素: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 |
3.产业技术进步 |
(1)产业技术进步是指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含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包括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2)产业内新技术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业市场容量的扩张;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企业的数量;企业规模的差异。 |
【例题11:2012】所谓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等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诋效率状态,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A.最低成本/超额成本 B.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C.最低成本/固定成本 D.超额成本/固定成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配效率中X非效率公式。X非效率=超额成本/最低成本。
三、流通产业结构
1.变动规律 |
流通产业的扩大化趋势;流通产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趋势 |
2.空间结构 |
指流通产业的布局和流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 |
3.商品流通网络 |
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渠道、环节、网点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和分布状态。 |
4.我国商品流通网络 |
(1)多中心平行型结构;(2)同心圆外推型结构; (3)远程集散型结构;(4)远程对流型结构 |
【例题14:2012、2010】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性质、规模、类型和功能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通网络结构;其类型主要有 ( )。 A.多中心平行型结构 B.同心圆外推型结构 C.远程集散型结构 D.远程对流型结构 E.单一独立型结构 答案:ABCD
本章主要考点 1.商品流通的作用 2.商流的概念、过程、功能和商流费用 3.物流的概念和分类 4.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相互关系 5.商品流通运行载体 6.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结构和行为 7.流通产业的概念和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