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2k311050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2k311051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一)路基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二)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平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或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 基层的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或错台等病害。
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面层的不利影响。
为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
2. 基层的选用原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碾压砼或沥青砼基层。
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料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 基层的宽度比混凝土面层根据不同施工方式要宽出30cm、50cm或65cm。
5. 排水基层下应设不透水底基层。
6. 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 基层下未设置垫层,应设置底基层。
(四)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1.厚度
混凝土弯拉强度值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2.混凝土弯拉强度。以28d龄期的水泥砼弯拉强度控制面层砼的强度。
3.接缝
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4.抗滑性
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IK411052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求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合运输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以150×150×5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150×150×150mm作强度检验。最大水灰比应不大于0.5.粗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
2.搅拌
搅拌设备应优先选用间歇式拌合设备。搅拌第一盘时,应事先用适量的砼或砂浆搅拌,然后排弃。上料顺序为:碎(砾)石、水泥、砂。
3.运输。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连续搅拌车运送。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离析,夏季要遮盖,冬季要保温。
(二)混凝土面板施工
1.模板
宜使用钢模板,模板应稳固,搭接准确,紧密平顺、接头处不得漏浆。内侧涂隔离剂。
2.摊铺.板厚不大于220mm时,一次摊铺。大于220mm时,分二次摊铺,下部厚度宜为总厚的3/5.
3.振捣。在同一位置振动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砼整平时严禁用纯砂浆找平。
4.钢筋设置。不得踩踏钢筋网片。
5.接缝
(1)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两种方法见图示。

(2)缩缝采用切缝法施工,深度不板厚的1/3.切缝应做到宁早不晚,宁深不浅。
(3)纵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加拉杆形式。
(5)灌填缝料时,缝壁必须干燥、粗糙。
(五)养护
有湿法养护和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一般宜为14~21d。
例1、填方路基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时,需修成台阶形式。(05试题)
A.1:10   
B.1:5   
C.1:7   
D. 1:8
答案:B
例2、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等,选用时考虑安全可靠,造价、工期、技术等问题。(05试题)
A.挤密法
B.强夯法
C.堆载预压法
D.隔离层法
答案:A
例3、有关土质路基碾压的正确描述有()等内容。(05试题)
A.最大碾压速度不宜越过6km/h
B.在小半径曲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碾压
C.横向接缝处,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
D.前后相领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
E.应确保碾压均匀
答案:C D E
例4、挖方路基施工中,应做到(    )(06试题)
A 根据路中心线,每侧比路面宽出30~50cm
B 上方自上而下挖至设计路基顶面标高
C 压路机不小于12t级
D 清除路基设计高程以下60cm以内树根等杂物
E 碾压由路中心向路两边进行
答案:A C D
例5.道路工程施工中,不良土质有(    )。(06试题)
A.软土
B.冻土
C.膨胀土
D.夹砂黏土
E.湿陷性黄土
答案:A B C E
例6、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沥青混合料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05考点)
A.马歇尔
B.高温车辙
C.抗压强度
D.弯拉
答案:B
例7.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    )后。方可开放交通。(06考点)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例8、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中,对混凝土作强度检验的指标是(   ) (06考点)
A.抗弯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折强度
答案:D
场景(二)(07试题)
某新建道路,全线经过农田,腐殖土厚度0.3m。部分路段有鱼塘,需挖除腐殖土和淤泥。道路结构为:路基为2—3m的填土,上部有9%石灰处理土200mm;路面为12%石灰土底基层150mm,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350mm,沥青混凝土上、中、下面层合计150mm,共计650mm。管线工程有DNl500mm上水管和DNll50mm排水管(含雨水支管),另有一道4>1200mm的过路管涵。
根据场景(二),作答下列题目:
7.按施工开挖的难易程度分类,该道路地表土属于(    )。
A.一类土(松软土)   
B.二类土(普通土)
C.三类土(坚土)   
D.四类土(砂砾坚土)
答案:A
8。鱼塘清淤时,鱼塘边坡需修成(    )坑壁。
A.斜坡
B.垂直
C.变坡度
D.台阶
答案:D
9.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    )原则。
A.先地上、后地下、先浅后深
B.先地上、后地下、先深后浅
C.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D.先地下、后地上、先浅后深
答案:C
10.填土路基碾压应先轻后重,最后碾压所用压路机不应小于(    )级。
A.8t   
B.10t   
C.12t   
D.15t
答案:C
12.本工程中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至少分(    )层施工。
A.1   
B.2   
C.3   
D,4
答案:B
13.本工程雨水支管管顶与路面标高差为840mm,施工安排应(    )。
A.先排雨水支管,后施工路基路面
B.先施工路基,后排雨水支管,恢复路基后再施工路面
C.先施工路基、路面,后排雨水支管,再恢复路基、路面
D.先施工至基层,后排雨水支管,恢复至基层后再施工面层
答案:B
场景(六) (07试题)
某道路工程基层结构为150mm厚石灰土和400mm厚水泥稳定砂砾,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石灰土施工时采取下列措施保证施工质量:①生石灰在使用前4--6d充分消解;②每层摊铺虚厚180mm,严格控制石灰土的含水量:③先用8t压路机稳压,发现摊铺及碾压缺陷,加以改进后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④按“宁高勿低,宁刨勿补”原则修整:⑤分段施工交界处预留200m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口。道路基层施工正逢雨季,基层施工完成后质量不合要求,经调查是因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能满足道路基层雨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面层前项目部做了150m试验路段。
根据场景(六),作答下列题目:
4l、道路边缘、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回填土应采用(    )夯实。
A 静力压路机
B 振动压路机
C 小型夯压机
D 蛙夯
E 人力夯
答案:C D E
42、项目部石灰稳定土施工措施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E ⑤
答案:B C D